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57(1/1)
年间的安史之乱一样,我觉得明末的隐患50%能追溯到明英宗的土木堡之变。+l!u′o·q!i-u/y!d!.*c^o+m+]
应天紫禁城,永乐元年。
虽然自小生活在这,但朱棣住在这乾清宫里还不大习惯。
刚出现异常时他也吓了一跳,虽然藩王造反不好听,但他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重来一次他肯定还是要选择起兵的。
但刚当上皇帝就有什么不好的天象……那对他来说可以大麻烦,这些文官嘴里可不饶人!
不过看了两息他就明白了过来,赶紧让钦天监去编好话,自己则叫了心腹来,一边听一边商讨之后的对策。
明英宗?应该是他的子孙吧?
[明英宗啊,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吧,永乐大帝的曾孙,瓦剌留学生。]
哦,原来是他的曾孙,不过既然是和安史之乱相提并论,那肯定是个昏君。
他让人把自己的太子叫来,一起听听。.d+a.s!u-a?n·w/a/n!g+.\n`e_t¨
[他年少继位,接受的是四代明君经营后留下的大明,国库充盈,海清河晏,一派治世景象。
然而就是这种天胡开局,他竟然硬生生给玩脱了。]
朱棣看着大胖儿子走到自己旁边,抢先开口道:“听听,你的好孙子。”
朱高炽很委屈,他儿子才刚五岁呢,哪里管得着孙子什么样?再说,那不管怎么说也是他父皇的血脉,怎么能让他一个人背锅。
但胖胖一句话都不敢说。
[他不听辅政大臣的教诲,他妈孙太后也一味的溺爱,任由他宠幸一个太监王振,竟然叫他先生,让朝臣尊称王振为翁父,诸葛亮听了都得骂一句晦气。
王振说什么他信什么,一忽悠就有。这不就出事儿了嘛。
王振想给自己刷政绩,刷军功,正好瓦剌寇边,他就忽悠明英宗去亲征。¢精-武^小!说?网′ !免.费*阅^读¨
一个养在深宫妇人之手的少年天子,连杀鸡都没见过,如何能上战场?亲征也不要紧,那时候永乐朝的诸多将领都还健在,只要放手让他们去安排,自己乖乖当个花瓶摆设去见识见识,学习学习,也不错。
但他偏不,他就听王振的话,王振简直快出口成宪了。]
[先是调令匆忙,准备不足,大家都饿着肚子呢,武器装备也不合适,就这么出发了。粮食不够不不是很要紧,因为离得很近,到了地方再就食也行,但王振哪里管普通士兵的死活呢?根本没有后续安排。
然后打仗不听将领指挥,战略战术全都没有,就自己在那里作死,回去的路上还要摆谱不进城,在野外露营。
是真把这儿当打猎春游了哈?
最后的结果就是,被也先围攻,二十万大军一下子覆灭,靖难之役的许多将领如英国公张辅等战死。明英宗本人被瓦剌的也先首领俘虏,简直大明开国以来的最大耻辱,和靖康耻差不多能放在一起的水平吧。]
第25章 明末农民起义2 曹吉祥:我就是要当史……
等等……朱元璋觉得这短短几句话信息量很大。
这大明的都城是在应天没错吧?附近没听说有个叫土木堡的地方啊?
他转头去看下首坐着的几位, 只见徐达神色怪异。
“老徐,有话你就说。”
“陛下……这个土木堡就在居庸关外。”今年北伐他刚从那里出关,熟悉的很。
朱元璋:………
居庸关在北平附近, 所以标儿后来迁都了?
倒是也不错, 因为他也不是很满意应天, 虽然是他起家的地方, 可自古建都南京的都是割据政权,偏安小朝廷,他还是希望往北方走的。
为此,他还封了北宋的都城开封为北京,还想考察长安合不合适呢!
不过北平也不错啦, 标儿迁都肯定有道理的。
但是他的曾孙太不像话!以后得把这份记录传下去, 让他们都给咱警醒着点!
[土木堡之变的影响十分巨大,京郊三大营基本毁于一旦, 尤其是永乐大帝呕心沥血组建的神机营,此后就算重建也再不复神威。]
朱棣脸色铁青,虽然他现在还没有建什么三大营,但是神机营这个构想他早就有了,火器之利天下皆知, 居然就这么让败家子给糟蹋了!
[且在当时, 随明英宗亲征的, 除了二十万将士, 还有大半个朝廷官员,虽然不知道他点了这么多乱七八糟、跟打仗毫无关系的六部九卿官员干什么--可能真的以为是去郊游, 搞大明朝廷团建的吧!
但后果就是这些官员基本被一锅端了。
唯一的好消息,大概就是王振死在乱军之中了。]
虽然是不同的时空,但朱元璋和朱棣同时瞪大了双眼, 透着一股掩饰不住的怒气。
朝廷取士不容易啊!先是大浪淘沙,然后
不想错过《盘点夺权篡位指南》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