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42(1/1)
来了,问问你爹再说。+5,4`看¢书/ \首*发*”
杜氏看了眼外头:“你爹还有会儿也该回来了。”
顾稳去田家说事,快中午了才回来,杜氏一边叫他进屋吃饭,一边问他怎么去那么久。
“是不是田家留饭了?”
顾稳脱掉外出的靴子,换了双布鞋,笑道:“田家比我们家还不容易,哪好在田家用饭。”
顾稳去厨房端了热水洗手回来,杜氏给他盛了碗米汤,又给他夹包子。
米汤不烫嘴了,顾稳喝了口米汤润润嘴,才道:“回来的路上碰到罗家大儿子了,说了会儿话。”
“哦,他们出门卖柴火?”
“不是,罗大郎他爹腿脚不好,去张家换些膏药回去用。张家就是离咱们家最近的那户人家,正巧碰上,我跟罗大郎去张家走了一趟。”
杜氏:“是该去,咱们家来邻山村半个月了,还没去拜访过邻居,到底不好。”
顾稳也是这样想,和罗大郎去张家后他才知道,张家是五年前流放到松江城的,开了五年荒,今年才得了自由,换了民籍。
“张家在东源县那边开了一年荒,然后来的邻山村。!w.6¨1+p`.¢c.o′m¨张兄说这儿人少,清净,五年期满后就把户籍落到这儿了。”
顾文卿好奇:“张家因为什么流放?”
“唉,张家也是倒霉。”
张世南流放前先皇还在,那会儿张世南才进太医院当太医,正巧碰上太子病重不治,他虽不是主管太医,到底受了牵连。
五年前顾稳还是工部员外郎,以他们家的地位,家中纵使有人生病,也没资格请太医,但是京城内说到姓张的太医,杜氏想到一个人。
“这个张太医,不会是山东青州府那位神医的后人吧?”
“那位张神医是张世南的祖父。张神医过世后,张兄的其他兄弟叔伯,都在青州自家医馆里坐诊,或是做药材生意。张家只有他这一个在医术上有些天分,年纪轻轻就考进了太医院。”
“哎哟,可惜了。”
顾* 佑安看她爹:“一个新进太医院的年轻人,就能接触到太子了?”
顾稳赞赏地看了女儿一眼:“安安问到点上了。”
张世南的祖父曾是太医院掌院,说不准太医院里就有他祖父曾经的敌人给他挖坑。*x/s~h·b-o?o!k/.\c?o-m′
顾佑安道:“也可能是见他二十来岁就靠本事进太医院,有人怕他又是下一个神医,忌惮他,提前扫清障碍。”
杜氏叹道:“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没有容易的。”
顾稳嗯了声:“正是这话。”
顾文卿吃饱了,放下碗筷,笑着道:“我看安安很适合官场,我就没见过哪个小娘子像她这般明白的。”
顾佑安淡淡一笑,在大周朝,小娘子再聪慧又能如何?
安安开了慧,又曾学得一般本事,却没有往上走的机会,顾稳也觉得可惜。
爹娘和哥哥都替她可惜,顾佑安却不觉得,当不了官,还可以做其他事情,经商、种地或是学医、读书,不拘哪种,虽然难了些,还是要尽力去学门本事。
大周朝不比现代,越是难越是要手握资源,说不准就这就是全家的生路。
在顾佑安看来,大周朝政权不是很稳定,说不准哪日就乱起来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还是早做打算的好。
第19章 江面上的热闹,捞鱼过年
顾稳和顾佑安父女俩都觉得要跟张家人好好处,远亲不如近邻,身边就有个厉害的大夫,简直是求都求不来的好事。
今年冬月二十一是冬至,赶在冬至前两日,顾稳夫妻带着大女儿去了趟松江城。
一家三口在松江城歇了一晚上,隔天下午回来,背了满满两背篓东西,其中就有一背篓冻海鱼。
杜氏选了三条海鱼出来,给田家两条海鱼叫顾文卿送去,她亲自拿了条海鱼去张家。
杜氏是个会说话的,况且妇人间能说的话多,杜氏才去张家头回,就跟张世南的妻子刘氏一见如故了。
杜氏送了条海鱼过去,刘氏回赠一碗自家做的大酱,说是自家做的酱好吃,无论是炖鱼、炒菜、做汤都很好。
别小看大酱,刘氏做的大酱放的盐多,盐在这儿是很值钱的,一碗大酱当作回礼也不便宜。
借此两家有了来往,又隔得近,杜氏去了张家两回,刘氏有空也带着做了一半的布鞋过来顾家说话。
刘氏过来,杜氏自然欢喜极了,两人坐一处说话,一个做布鞋一个补衣裳,说说笑笑,半下午就过去了。
傍晚刘氏归家,杜氏亲送到门口,等人走远了,关上院门回来,杜氏才说:“你们刘婶婶也是命苦,有孕时碰上流放,路上孩子没了,又伤了身子,除了大的那个,这些年再没怀上一个。”
“娘,刘婶婶的大儿子多大了?叫什么名?”知道张家一家三口人,顾佑安只见过刘氏。
“叫张隐山,今年十五了,比你哥小一岁。”
也就是说,当初流放时张家的大儿子十岁。
不想错过《流放后,我在东北当地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