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210(1/1)
鱼豆腐汤,鲫鱼豆腐汤,给赵红莲吃,其实也吃不饱,就混个水饱,可也总比饿着强,新生儿也有了充足的奶水。\第¢一,看-书`网′ _已\发\布~最`新.章?节,
就这,赵红莲已经很满足了。
她做到半个月的时候,就坐不住了,让老太太把她柜子簸箩里装的碎布头拿出来,她要给许明月和小阿锦剪鞋样子,做鞋底。
这是轻巧活,不累人,她是从小做惯了的。
老太太也会做鞋,只是她力气不大,做不了千层底的鞋,普通的布鞋容易坏,又没有那么多布做鞋,谁要有双布鞋,都宝贝死了,平时都是穿草鞋。
许凤台自己就是编织草鞋的好手,一双鞋坏了,当场就能用稻草,蓼叶重新编织一双出来,穿上继续干活。
老太太见她只是剪鞋样子,轻巧活,也没制止她。
于是等她出月子的时候,许明月就收到了她和老太太给小阿锦做的红色羽绒马甲。
还是特意做大了的,够她穿到四五岁。¨小!说/宅* ?更!新\最?快*
赵红莲手特别巧,没有多余的布料来锁花边,她就自己在领口的位置,绣了两朵小黄花,特别秀美。
哪怕许明月让她做四十二天月子,她也真的是躺不住了,三十天满月子,就用许明月送她的洗脸发箍包着额头出来了。
外面已经是一片忙碌的收麦子的景象,到处都在忙。
老太太是干不了外面活的,赵红莲刚出月子,还带着个娃娃,许明月不让她现在去干农活,她也不能闲着,就和老太太一起,去山上捡蓼叶。
蓼叶是毛竹的老叶子,竹笋长出来后,这些老叶子会被顶到竹子顶端去,到三四五月份,才会随着毛竹的生长缓慢的掉落,有些在上面掉不下来的,就得用竹竿去打落下来。
蓼叶在这边的用途非常多,包粽子、春耕的时候撕成一根根的细绳捆秧苗、编草鞋、搓成结实的绳子等等。
赵红莲和老太太过来捡蓼叶,是为了做千层底的,只有在鞋底种一层一层的刷了蓼叶的千层底,才是最结实最耐磨的最好的千层鞋底。¢d¢a¨w~e-n¨x+u′e′x*s¨w!.~c/o?m,
赵红莲没有别的拿得出手的,就想给大姑姐和小阿锦一人做一双千层底鞋。
*
临河大队还在有条不紊的收麦子,铺河口因为面积太大,农场现有的人还是太少,又雇了些灾民帮他们收麦子,收完麦子,就是翻地,将麦秆翻入到地下,再撒上切碎的芦苇和鸭粪,埋在土里,将河滩聚集起一垄一垄的样子,开始种春红薯和大豆。
临河大队也没闲着,种了冬小麦的地,开始施肥种红薯大豆,其它的地套种玉米、土豆、花生,就连田埂上都没有放过,种了可以饱腹的南瓜、葫芦、丝瓜之类。
不幸的消息是,他们的红薯刚种下去,冬小麦才刚晒干入库,上面征调粮食的人就来了。
这次他们主要征调的地方,就是铺河口。
铺河口一个农场的田地,就能赶上好几个大队的田地,还全部都是肥沃的农田,更难得的是,这里没有要分工分的村民,收上来的粮食,除了留下的铺河口农场维持日常所需的粮食,剩下的粮食全都被征调走了。
许主任不让临河大队的粮食被征调太多,铺河口的粮食征调,许主任却没拦着。
拦着做什么?这又不是他临河大队的粮食?这些粮食拉上去,可全是他的政绩!
尤其是在这种全国性的大灾害,全国都缺粮食的时代。
铺河口农场的小麦虽因干旱受到了一点影响,但因河滩土地肥沃,又靠近水源,不缺水,亩产达到了五百多斤,六千多亩地,总产量达到了三百多万斤。
这么多的粮食拿出来时,别说周书记、孙主任他们脸上笑开了花,上面下来征调粮食的领导们,何尝不是笑开了花。
在全省都遭受灾害,今年粮食几乎全军覆没的时候,这接近三百万斤的粮食给证辅能带来多大的帮助,自是不用提。
原本上面的几个大佬们,全都因为他们省取消了集体食堂的事,在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些粮食一报上去,于几个大佬来说,简直就是及时雨,让他们从原本被半停职的状态,又回到了他们的岗位。
这个时候,粮食就是命脉!
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有非常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明白,公共食堂根本办不下去了。
老百姓没粮食了啊!
前面两年那么胡吃海塞,存粮都吃完了啊!
解散公共大食堂已经是大势所趋。
全国各个地方,都在报饿死人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向上提出解散大食堂。
他们省,只是提前看到危机,解散了大食堂而已。
几百万斤的粮食,让上面的几个大佬们暂时解除了每天开会时必要展开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和救灾当中。
几百万斤粮食看着多,但实际对于全省的大面积灾情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不想错过《卷王的六零年代》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