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213(1/1)
已经有很多大队,跟临河大队学,在河滩上种红薯了,现在放眼望去,过去荷花飘香的河滩上,如今全是红薯地。`萝?拉′小.说` ¢更/新\最\快/
往年双抢都要抢着割稻,生怕稻谷晒在稻场上,下雨了,稻谷发芽。
今年双抢不用担心下雨了,老天爷根本不会下雨!
周书记和孙主任他们早早就带着都等不及,稻子稍稍晒的差不多了,就一麻袋一麻袋的用船装走。
这还亏的许明月提的挖的大河沟,水是引来的,船也引来了。
别的地方都行不了船了,许家村大河沟刚好可以,就在许家村打谷场的边上,多方便。
好在孙主任知道许主任的脾气,没收的太狠,给临河大队留下了一些饿不死人的量,其余全部拉走了。
一千多亩地,三十多万斤的粮食,留给临河大队的,真的只有堪堪只够临河大队的人饿不死的量。
每天往山脚下推水灌溉,已经够累的了,双抢结束,河滩上的地还不能歇着,他们也不能歇着,还要趁着时间还来得及,赶紧在河滩上种上秋红薯。¢秒?章¨节+小/说!网^ ?首`发′
水稻这时候的亩产才三百多斤,红薯亩产千斤,套种上豆子、花生,去年跟着许主任,他们已经学精了,豆子、花生的产量不报上去。
对于临河大队粮食一次又一次被征调走的大队书记也很愧疚,他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唯独对不起临河大队的村民,所以对于新种下的大豆和花生,哪怕外面再困难,上面再缺粮,他也说不出,要把大豆、花生的产量也报上去的决定了。
之前把省老大们点名批评解散大食堂,让他们省重建公共大食堂,还没等临河大队再建呢,年底的时候,开始全国性的全面解散。
公共食堂的时代终于全面结束。
新的一年,自然灾害依然没有结束。
到旱灾的第三年,还不下雨,哪怕是一贯顽强的临河大队的人,也绝望了。
竹子河都被晒干了,除了河中心的位置还有水,别的地方都干死完了。_微~趣-小/说-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
许家村的大河沟,从原本的五百米,挖到一千米,再挖到深入大河的两千米。
河水退到哪儿,他们的红薯就种到哪儿,临河大队的山脚下的地,已经完全没办法种了,水沟里也没什么水了。
许明月门前屋后种的荆棘丛,荆棘藤,也都死光了。
好在红薯是个神奇的农作物,它不光红薯能吃,红薯藤也能吃,在红薯还未成熟的时候,几个大队的人,就靠那点红薯藤和莲藕干熬着,只保持着不死的地步,多的那是一点没有。
其间许明月又去过和平大队一次,原本壮实的奶奶,已经瘦的脸颊都凹进去了,但好在,由于跟着蒲河口的许主任在河滩上种了红薯和大豆,奶奶一家好歹还活着,没有饿死。
许明月怕有万一,悄悄往奶奶家投送过两次粮食,一次是一袋子红薯,一次一袋子大豆花生混合杂粮,光靠这点粮食,吃饱是不可能,只能勉强维持着不饿死罢了。
其间,她还乔装去了趟外婆家。
往外婆家的那条路,更是干的惨烈。
好多饿死的人。
大约是听说了竹子河有莲藕,听说了临河大队还有粮食吃,许许多多大山里的人,都走出来,走到竹子河,走到临河大队讨饭吃。
他们很多的女儿,都是嫁到外面的临河大队、和平大队、建设大队,很多沾了亲带了故的,他们抱着快要饿死的孩子求上门,有时候只要一碗米汤,可能就能救活一个人。
许大队长严令许家村的粮食不可以给外人,不然饿死了他不管。
有些沾亲带故的人,心生不忍,就悄悄给碗米汤,让他们去蒲河口农场去求个活路。
蒲河口农场有河沟要挖,有堤坝要建,那里有粮食,邻市有莲藕,有活路。
许许多多大山里出来的人,就带着自家八九岁大的男娃,往蒲河口走。
干旱带来的不仅仅只有人的危险,还有动物。
第79章 过去许明月只以为带着家人度过灾荒就行了,到了这个年代,才发现,这时……
过去许明月只以为带着家人度过灾荒就行了, 到了这个年代,才发现,这时代的危险, 比她想象的要多的多!
刚开始山上的野兽,大约是见山下居民每天都齐出动,河堤、河圩上,密密麻麻全是人,它们也不下山。
可旱了两年,山上的动物们没水喝, 也就下山到竹子河来喝水了。
许明月第一次遇到狼的时候,完全没有发现那是狼。
尽管它距离她不到五米远。
还是许凤翔看到那只野狼,大喊了一声:“大兰子!别往前走哎!那是狼!”
许明月知道狼离自己这么近的时候, 还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她为了防止野兽和歹人, 在车子后备箱里存放了许多大石头, 为的就是怕遇到危险,自己也打不过的时
不想错过《卷王的六零年代》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