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部 第一百零五章 鏖战23(2/3)
灭战,来消耗帝国的战斗力。
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年的军队数量扩充很快,但是相应的武器装备和训练却没有能跟上扩充的步伐。尤其是那些士兵的战斗力,是令人感到担忧的。本田很清楚现在北方的李成坤是用什么样的办法来扩充自己的军队,但是本国国内却没有他们的这种忧患的意识,更无从谈起采用这种方法来加强后备役部队地素质。当东京遭受到第一次大规模地轰炸后,军方才有了一丝的担忧。但是他们还是深信没有海军的中队除了使用飞机根本不可能对本土实施太大威胁。±o?白]马??书%¨院_;t \&?已?发?)?布>最?新`章·(节|所以加强后备役部队素质事情也是一拖再拖,军械、编制、组织这些问题不断地困扰着他们,直到两个月前“满洲”局势的急速恶化才有所好转。但是已经耽误了太多的时间了。
在“满洲”驻扎这么长的时间,对和他们交战的中队素质他们也是知之笃深,这些年来对中队他们充满戒备的。日本军队中对中队地蔑视少了许多,中队在学习日本军队的同时也吸取了国外军队的经验,训练出来的军队并不比日本军队要差。他们在数次和日军发生的数次交战也让那些小看他们的人闭上了眼睛。他们深信士兵都是练出来的,训练的强度比日本士兵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李成坤主掌北方地中队后。极为科学的制定了士兵的饮食,充分保证了士兵的营养和训练所需要地热量。加上他所属的军队中绝大多数士兵都是北方人,长期处于北方恶劣生存地环境下的中国人都遗传了比较优秀的体魄,他们仅仅只是缺乏必要的营养和训练而已。当弥补了这些缺点后,他们立刻就展示出日本人所不拥有的素质,大部分的士兵都比日本士兵高上十公分以上,他们强健的体魄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后,单兵作战中日本士兵已经很难再取得以前对中国人的那种优势。
本田猛然想起。为什么前段时间会有大批的优秀的战士和军官消失,有的甚至是整个部队消失,原来以为他们可能是执行某种命令,现在看来绝非这么简单。他们很可能是被调遣回国加以雪藏起来了。想到这里,不由想到。战局难道真的发展到了这种地步?那些优秀的士兵和军官真的消耗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当他向木村表达出自己的疑问的时候,木村却点了点头告诉他的猜测并没有错。
事情却并未到他想象中那么严重,不过是参谋本部一种预防措施而已。在木村心中,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一下抽调走这么一批珍贵的战斗骨干,对作战部队的战斗力影响是很大的,可是另一方面来说木村也认为这是他们现在可以采取的最正确的举措。这么一批人在战场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可是他们在国内却可以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将他们和中国人作战的经验传授给新兵,这些优秀的士兵和军官的指导要远比哪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教官们要更具有实用性,这样他们就能能源源不断的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士兵,远比在战场和中国人厮杀重要得多。
其实这种做法在中队已经极为常见,他们有很多战地学校,经常在战场上来对他们进行考验,每年都会轮换具有丰富战斗经验的人来军校任教,同时另一些些在前线战斗过军官和士兵也会在军校中接受培训,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有时候来不及培养的时候,就采取以老带新的做法,这种做法比较容易来训练起大批的优秀战士,但也是一种实战的训练方式,它缺点就是危险性过高,那些训练不是太足够的新兵很容易伤亡。关东军搞清楚了他们的做法的时候,虽然也有些人提议加以学习,可是关东军的官兵受训都在国内,十分不便,远没有中国人这么方便,此事也就没有人提起。
因为中国人甚至只要一两天的火车就可以从前线赶赴学校或者从学校到前线,而关东军要回本土却要经过长途跋涉。而将自己的优秀官兵送回国内担任教官的事情,关东军是极为不愿意的,这次要不是参谋本部亲自下命令以及前线这种优秀的士兵和军官在中国人的攻击面前损失越来越多,也不得不同意将这些剩下的骨干官兵送一部分回国以培养出更多实用的军队来抵抗中队,同时也是对这些官兵的一种保护措施,防止这些宝贵的官兵白白牺牲在战场上。
北方的中国人对日本向来就有种仇视的态度,从甲午海战、八国联军、日俄在东北大战到一战后获得德国在山东地权益、九一八事变在中国一系列地悲惨命运中,日本都是罪魁祸首。而这一系列的事件给北方的中国人地印象是刻骨铭心的。在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北方人。向来是中国最精锐
最主要的兵力来源,他们对战斗地激情、从不服输的强健的体魄都让他们具备了成为优秀士兵所需要的条件。
现在李成坤的部队的战斗力甚至让部分的新兵感到胆寒,铺天盖地的炮击和轰炸。如雨水一样袭来地密集火力,如潮水一般涌出来的士兵,如闪电一般推进的坦克部队在他们面前,不光是新兵,那些老兵也同样是束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北方之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