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4章 血祭英魂·龙骧东指(2/3)
*时间:三日后·清晨**
寒风凛冽,洮水呜咽。河畔一处高地上,新筑起一座巨大的土台。台上并无华丽装饰,唯有无数缴获的吐蕃刀枪、残破的甲胄堆积如山,形成一座肃杀的“武丘”。丘前,矗立着一面巨大的靛蓝金唐大旗,旗杆深深插入冻土,旗面在寒风中悲壮地招展。
土台之下,黑压压肃立着安西河西联军所有能站立将士。人人甲胄染尘,面容疲惫却眼神坚定。队伍前方,整齐摆放着数百具覆盖着白麻布的担架——那是此战牺牲、能寻回遗骸的英烈。更远处,是河州城内自发聚集的汉民遗众,人人臂缠白麻,神色悲戚。
李琰一身素服,未着铠甲,肋下伤痛让他步伐略显沉重,却依旧一步步登上祭坛。他手中无剑,只捧着一个粗陶大碗,碗中是殷红如血、浓烈呛鼻的河西烈酒。
崔琰立于坛侧,展开一卷素帛,声音沉痛而洪亮,穿透凛冽的寒风:
“维元和西年,冬月既望,安西河西大都护、天可汗李琰,谨以清酌烈酒、吐蕃凶刃,告祭于临洮、河州、黑风口阵亡将士之英灵!”
“尔等或起于安西,白发戍边,魂系龟兹;或源自河西,血染孤城,志在沙州;或归化陇右,弃暗投明,心向长安!皆我大唐赤子,安西河西忠魂!”
“临洮城下,‘惊雷’初啼,尔等以血肉之躯,撞开铁锁!河州墙头,白刃翻飞,尔等前仆后继,踏破雄关!黑风口前,血战竟日,尔等骨碎身糜,力拒强虏!逻些地宫,影牙焚身,破灭妖氛,功在千秋!”
崔琰的声音哽咽了一下,目光扫过台下那一片刺目的白麻:
“赵老校尉埋骨河西道,王老火魂断龟兹城,陈铁匠陨落匠炉旁……今又有无数忠勇,血洒洮水岸!尔等之名,或载于册,或泯于尘,然尔等之血,己融入此土!尔等之魂,己化为东归之路基石!”
“此碗血酒,以吐蕃酋首之血为引,以陇右新复之土为基!第一碗——”崔琰将酒缓缓倾洒于“武丘”之前,“祭奠所有为‘唐’字战旗,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安西、河西、陇右子弟!魂兮归来,佑我东征!”
浓烈的酒气混合着血腥味弥漫开来。
李琰接过亲卫递来的第二个粗陶碗,碗中并非酒水,而是浑浊的洮河之水,水中沉浮着几块冰冷的、带着奇异幽蓝星点的矿石碎块——星蓝铁伴生矿。
“第二碗,”李琰的声音低沉而肃穆,目光仿佛穿透虚空,看到了龟兹地宫那绝望的毒瘴,看到了匠营炉火旁王老火佝偻的身影,“祭奠所有为‘惊雷’利刃,呕心沥血、粉身碎骨的匠营英魂!王老火之智,陈铁匠之力,裴十三之决……尔等心血,己化为破城惊雷,焚魔圣焰!此水载星蓝之魂,洮水东流,引尔等英灵,同归长安!”
浑浊的河水带着星蓝的微光,渗入冻土。
第三件祭品被捧上——并非碗盏,而是一个被烈焰灼烧变形、布满刀痕箭孔、勉强能看出原形的皮制箭囊。那是雷万春从不离身的旧物,黑风口血战后,亲兵从其残破的铠甲下寻回。
李琰亲手将其置于“武丘”之巅。他沉默片刻,再开口时,声音己带上金铁般的铿锵,目光如炬,扫过台下数万将士:
“第三祭,祭我安西河西军魂!祭雷万春之勇,拔野古之悍,阿史那之疾,韩冲之稳!祭所有百战余生的将士!此囊浸透雷蛮子之血,承载我安西河西不屈之志!自龟兹地宫绝境求生,至今日洮水东望长安,每一步,皆由尔等铁骨丹心铺就!”
他猛地转身,面向东方,那轮在群山之巅喷薄欲出的朝阳,将他的身影拉得无比高大:
“英灵在上!血路己开!枷锁己碎!”
“尔等之血,不会白流!尔等之志,由我继承!此去东归,关山万里,纵有刀山火海,藩镇强兵,李琰在此立誓——”
李琰的声音如同九天龙吟,带着无上的决绝与沉重的承诺,在洮水河畔轰然炸响,震动着每一颗忠诚的心脏:
“必持尔等所铸之‘惊雷’!必擎尔等所擎之唐旗!必踏平贺兰山阙!必饮马黄河之滨!必让长安城头,重现开元天宝之日月!必使‘唐人’之名,光耀寰宇,泽被后世!”
“凡阻此路者——”
“神佛皆斩!血债血偿!”
李琰拔出腰间那柄流淌着幽蓝星芒的“星蓝铁”长刀,刀锋划破凛冽的寒风,坚定无比地指向那轮己然跃出山巅、照耀着破碎山河的朝阳,每一个字都如同战鼓擂响:
“天可汗——!!!”
“天可汗——!!!”
“天可汗——!!!”
山崩海啸般的呐喊再次响起,比之前更加狂热,更加悲壮!泪水混合着豪情,在无数张饱经风霜的脸上肆意流淌。牺牲的沉重化为东归的决绝,英魂的血祭点燃了燎原的战意!洮水奔腾,仿佛也在应和着这首冲云霄的誓言。
祭坛之下,河州城内一位须发皆白、被儿孙搀扶着的汉人老儒,颤巍巍地推开家人,朝着祭坛上那素服仗剑的身影,推金山倒玉柱般拜伏下去,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冻土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安西残阳:天可汗再临》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