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九十八章 雷声大,雨点小(2/3)
识极诚明。知足苦亦乐,无欲凡已仙。只须份中取,不可缘外求。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酒后成诗雅,茶余悟道深。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乐清闲知贫抱道,守淡泊由命知天。道门广招蓬莱客,洞中常会长生仙。瑶草碧桃仙子宅,白云黄鹤道人家。深山不言黄金贵,古洞自有道业深。
万法皆空归性海,一尘不染证心禅。 万壑松声惊鹤梦,一帘月色映禅心。圣历已更新甲子,仙家惟守旧庚申。黄庭闲诵松窗静,白鹤时行花径幽。
冷观世事须行乐,阅尽人情可闭门。天下事无非是戏,世间人何须认真。宝鼎通灵香结彩,银台昭感烛生花。居心中正明如镜,接物宽和蔼若春。
水惟善下能成海,山不争高自极天。陶情不出琴书外,遣兴多在山水间。万事尽从忙里错,一心须向静中安。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
最后结尾,已识乾坤大,尤怜草木青。
至道不烦,只是以善化恶,以阳制阴,收万归三,收三归一,錬消阴滓,身净自然化生。每见后天之法,不曾究竟得一个大本领,搬出许多枝梢花叶,徒为已墮之魂重添许多妄想。净明先天之学,只要了得核中有个仁,仁中有一点生意,藏入土中,春气才动,根生干长,都出自然。
徐仰止告诫他:“自下手以至丹成,无不当冥心内运,专气致柔。盖丹乃太和一气炼成,修道者当以谦和处之,苟稍有粗豪,即动凡火,为道害矣。”
可以说,在整个修道过程中,柔和都是贯彻始终的。修道之难,就在于学修者时常会因争强好胜,而丢失柔和的心态,落入强梁的心绪中。因此,道祖有“强梁者不得其死”的教诫。
要保持心地的柔和,则需要在平常生活中“积功累德,慈心于物。”
因此,道祖在《感应篇》中教导世人:“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其实,不论是“立一千三百善”还是“立三百善”,其数量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在积累善行的过程中,在心地播撒慈爱柔和的种子,在心地培植慈爱柔和的力量,以期为日后结出硕硕的果实铺平道路。
有慈才有仁。一颗慈仁之心,是学道者入道的前提。
真人徐仰止在武当山的时候,窗前春草滋长,从不剪除。
总有人问这是为何?
他回答说:“与自家意思一般。”
所谓与自家意思一般,也就是与本有的一颗仁心生机一般,因此让徐仰止温暖地
爱着身边的一草一木,并深深地体会到充盈在野草中的天地生生之意。
也正是在这份温暖的爱意中,他没有将窗前野草视为异己之物,而是心生爱惜,将其视为自家生命的一部分,不忍心剪除。尽管这些野草在很多人眼中不过是多余的碍眼之物,但以慈心生命的情怀来观照则是全然不同的。
这种境界,就是所有开江境修士,梦寐以求的窥得真意大道。
徐仰止看着余真意:“你可明白了?修行的人想要走出来,前部分靠的是前辈的指引,后部分主要靠的是自己走。人的一生无论什么事都要靠自己。靠自己稳,有一句话叫“稳坐江山”,打江山的人靠的是创造,靠的是自立,坐江山靠的是宽阔的心,心宽路宽,心稳路稳。”
“万千法门,修心为上”。
这句格言虽然是教导道门中人要修行成就,就必须坚定地戒除自己各种欲望,修行就要坚持,所谓贵在“持之以恒”,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要这山看到那山高,常拿自己与别人的地位,金钱上攀比,这样心猿意马,造成一事无成。
余真意点点头:“明白了”,他慢慢的走回自己的屋子。
徐仰止皱了皱眉头:“连声谢谢也不知道说,真是过分!”
片刻之后,余真意拿出了自己的真武令,还有真武剑,朝徐仰止笑了一下,然后向伏魔殿走去。
徐仰止愣了一下:“小子,说好的慈悲呢,你想去干什么?”
余真意没有理会他,只是摆了摆手。
伏魔殿中,余真意让福井神僧,打开了大门。他带着真武令和真武剑,走了进去。这个时候,李天良的哀嚎,已经渐渐微弱下去。
余真意拿出真武令。
虽然说佛道不相容,可是在镇鬼一方面,有奇特的用处。余真意将真武令缓缓抛向空中,然后以自己的灵气催动。顿时,大殿内,剑气纵横。
余真意操纵着剑气,刺向李天良,
李天良再次惨叫出声,他好歹是个窥意境的修士,竟然被一个踏浪境的小修士折磨,实在是说不过去。他眼神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他有一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