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百三十章 我有一剑斩仙人(3/4)
列子说过一个故事。说是齐国有一个人看上了人家的金子,这天一早他就穿好出门了去金铺了,去了金铺他拿起金子就走。偷的这么嚣张肯定被抓了,官吏好奇就问“人都在啊!你为什么还敢拿人家金子?”那人回答:“我拿金子的时候只看得到金子,看不到人。”
所以道家说执着蔽塞者魔气重,不论执着于什么必然蔽塞内心,然后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齐人取金不见人。
必先有看破生死之勇,然后可以降魔。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定的。修行到功夫深了,难免没有魔来。魔有内魔,有外魔;外魔易退,内魔难降。如不能降,必要着魔;不但修功走失,亦且危险甚虞。
在佛教和道教的神话体系中,魔也占有重要的部分,是修行中最大的阻碍和对手,我们知道,佛教有佛祖,道教有道祖,他们几乎都是各自神话体系中至高的存在,为何佛祖、道祖那么厉害,却都不能把魔灭尽?
之所以把佛教和道教一起说,是因为佛教和道教对魔的概念,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佛教道教所说的魔非常复杂,并非简单的指一切妖魔鬼怪、邪恶势力。
在佛教理论中,魔泛指一切阻碍修行的障碍,这个魔大概可以分两种,一种是人内心中的情绪、欲望衍生的魔,属于一个人自身的烦恼,另一种是真实存在的,欲界第六天生存的魔民。
在佛教体系中,三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其中欲界有六天,第六为他化自在天,此天人以魔王波旬为首,最喜欢阻碍佛教中人的修行,魔王波旬也是佛祖释迦摩尼的老对头,甚至逼迫佛祖涅槃。
人心中的魔,是一个人的一体两面,佛祖本事再大,也不可能灭了人心中的魔,如果直接灭魔,那就等于灭了众生,显然佛祖是不可能这样做的,只能引导众生自己勘破。
那么佛祖为什么不能直接灭了波旬这个大魔头呢?波旬是天人,也是三界众生之一,佛祖普度众生,自然也包括波旬,如果直接消灭他,就证明佛祖也有度不了的人,那还叫什么佛?所以只能用怀柔之法。
所以波旬的最终结局只能是福报
用尽,终被佛祖感化而成佛,佛经中也是这样说的。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经受魔的考验,也是成佛的途径。所以佛祖虽然神通广大,但也不能直接消灭所有的魔。
而道教的魔,跟佛教本质上差不多,但地位上有些区别,道教神话体系中,有仙帝,也有魔帝,仙帝主司赐福与教化,魔帝主司护卫与惩戒,是大道阴阳两面的显现,也就是说从根源上,仙魔是一体的。
当然道教中的魔也分很多种,并非都有魔帝这种境界,这种普通的魔为什么不能灭呢?《上清隐书》记载,高上亦以后学多巧民心故容之以威民使协真,以罚非役之以兼考官,故不灭其根种也。
大概意思是说,道教认为魔的最大作用,就是对人的磨练,魔的考验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就像监考老师一样,考试通过了才能成仙,所以道祖也不会消灭所有的魔。
再者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神仙以济世度人为宗旨。故道教徒既信道德,又拜神仙。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是“三清”,其次为玉皇等四御,再次则为众天神。其他分司不同职责的神仙,老百姓最熟悉的有风、雨、雷、电、水、火诸神,以及财神、灶神、城隍、土地等。
道教所谓神分有两种,一者是先天尊神,为天地本源之道的代表,如三清。一者为后天神,为善人或者有大功之人死后封为天神、地神等。仙为后天,指经过某些特殊仙法修行而成。
妖怪家族中的主要成员,由动植物修炼而成,具有人形或近似人形,有一定法力,白天夜间均可活动,通常会对人有一定危害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动植物们在修炼过程中如果一心向善悟道的话,是有可能修炼成仙的,如果修仙失败或未遇名师指点或自行向恶的方向发展,才会成为妖。
“魔罗”的略称,佛教把一切扰乱身心、破坏行善、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均称为“魔”。魔至少具备两个基本特征:法力高强,危害人类。也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能称得上魔。魔可以是妖的一种,是资深的妖,魔在法力上远比一般的妖要强大的多。
魔与妖不同点还在于,魔有可能是仙和神误入邪道堕落成的,而不是动植物直接修炼而来的。由于魔的法力广大,而且出身复杂,因而一般的神仙很可能不是个把魔的对手,天庭通常对魔也没有什么办法,魔一般都有一点反派的味道。魔通常具备人形或近似人形,白天夜间均可活。
需要指出的是,最具危害性的一类魔称为心魔,并不是任何生物或非生物修炼而成的,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他有一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