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百四十二章 逍遥游(5/6)
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大哥刘备。
他忍了两年。两年后刘备称帝,决定兴兵伐吴,一为夺回荆州,二为关羽报仇。
至少在诸葛亮看来,这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刘备不听诸葛亮和其他大臣的劝阻,不但要伐吴,还决定倾全国之力,誓与东吴鱼死网破。刚做皇帝三个月,他就迫不及待地亲率七十多万军队,进攻东吴,先头部队很快夺取了长江三峡峡口,攻入吴境,并顺利拿下秭归。
东吴大都督陆逊果断实行战略退却,完全退出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蜀军,并积极准备反攻,最后采用火攻,将刘备七百里连营烧了个精光,又集中兵力四处围攻,蜀军溃不成军,大部分死的死逃的逃,车、船等军用物资损失殆尽,刘备连夜突围逃到今湖北巴东东北,又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差点成了俘虏,若不是驿站人员焚烧溃兵丢弃的装备堵塞山道,刘备注定在劫难逃。
逃到位于奉节的白帝城后,刘备一病不起,次年四月病死在白帝城。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夷陵之败”。
夷陵之败后,新生的蜀汉政权遭到沉重打击,多名大将阵亡,损失士兵、物资无数,蜀国元气大伤。刘备死后,国内又叛乱四起,诸葛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足足花了五年工夫,才平定了那些叛乱,使国力恢复到勉强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
苻坚是五胡十九国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前秦帝国在他治理下,走上轨道。他任用汉族一位平民出身的王猛当宰相,是他最大的成功。
管仲临死时向姜小白所作的建议,姜小白大大的不以为然。王猛临死时向苻坚所作的建议,苻坚也大大的不以为然。
王猛警告苻坚说:“国家的死敌不是晋帝国,而是杂处在国内的鲜卑人和羌人,他们的首领又都在政府中身居要职,有些更掌握兵权。我们最大的隐忧在此,必须早日纠正。”临终时再强调这个警告:“严防鲜卑,严防羌。”
但苻坚是一个胸襟开阔,从不猜忌人的人。这种高贵的情操必然产生一种观念,认为只要诚心待人,对方一定诚心待我。所以他对那些投降或被俘的帝王将相,从不杀戮。甚至如鲜卑亲王慕容垂,羌部落酋长姚苌,反而引为知己,宠爱有加,授给他们高等官爵和很大权柄。
苻坚统一北中国后,下一个目标是统一全中国——这是任何分裂时代,每一位英雄豪杰都具有的愿望。383年,苻坚南征,命他的弟弟苻融率领步骑联合部队25万,担任先锋。
大军从长安出发,直指晋帝国边境重镇寿阳。
消息传到建康,像大地震一样,东晋帝国大小官员一个个面无人色,宰相谢安更目瞪口呆,赖以抗敌救亡的大将谢石和先锋谢玄,总共只有兵力五万人。派遣紧急赴援寿阳的将领胡彬,也只有水军五千人。用这一小撮胆颤心惊的部队去抵御一百万能征惯战的强敌,其结果比鸡蛋去碰石头,还要明显。
人心惶恐,不可终日。谢安不是靠才干而是靠门第取得高位的,谢石是谢安的弟弟,谢玄是谢安的侄儿,政府大权,久在谢姓家族之手,皇帝司马昌明不过是个木偶。谢玄向谢安请示军机,谢安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只茫然说:“另外有命令。”
偏偏这个传令兵又被前秦兵团的巡逻队擒获,晋军虚实,完全暴露,可以说一切不幸都落到摇摇欲坠的东晋帝国头上。前秦兵团先锋司令苻融看了胡彬的告急文件,向苻坚报告说:“晋军既弱又少,一击即破。我们必须迅速行动,才能一举把它的主力摧毁,免得逃脱。”
谢石决定照朱序的话孤注一掷,向淝水挺进。前秦兵团在淝水北岸构筑工事,谢石派人告诉苻融:“你们领兵深入,当然为了求战,现在隔河相峙,好像作长久打算,岂不有失初意。请向后稍退,让我们渡河。”
强敌当前,弱小的一方竟敢渡河,只有天绝其魄的人才选择此一死法。苻坚告诉苻融说:“等他半渡,我们用铁骑冲击,使他无一人生还。”于是,答应谢石的请求,下令退去。
我们有理由相信,苻坚这个退却命令,是他直接向全军颁发的,所以全军同时行动,乱哄哄地变成排山倒海般狂奔,以致失去控制。谢石乘着敌人汹涌后退之际,毫无困难的渡过淝水,闪电般展开攻击。
苻融亲自出马,绕着大军边沿掠阵,企图阻止他的军队后退,可是坐骑忽然栽倒,竟被乱兵践踏而死。朱序乘机在后高呼:“秦兵大败了!”
前秦兵团本来是主动撤退的,到此竟一溃而不可收拾,互相夺路,向北逃命。苻坚随着乱军逃走,几乎被流箭射死。
实际上,许多皇帝御驾亲征,并非无人带兵,而非要天子亲自出马不可,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征高丽,就不是这种情况,他的身边,可是战将如云,李世绩、李道宗、薛万澈、程名振等等,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他有一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