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9章 武威侯,蓝太平(2/3)
这群文臣就想通过这件事,来左右这个小皇帝。
朝会之上,一众文臣武将开始唇枪舌剑。
文臣强调要以孝治天下,君王要施仁政,按照《皇明祖训》规定不能残害同胞兄弟等。
而淮西武将则强调依大明律,一众叛逆之徒应当全部处死,以儆效尤。
就在双方争得不可开交时,沉默不语的蓝太平说话了。
“新帝登基既要有仁政,也要有雷霆手段。”
“这样才能恩泽天下,又威服一众藩王。”
蓝太平的话,让文武双方都盯着他,一言不发的等着下文。
承天帝朱允熥开心的说道,“舅舅,你就说怎么办吧。”
“秦王擅离封地,带兵进京,攻打东宫,持兵刃逼迫太上皇禅位于他。实乃罪大恶极,罪无可恕,按律削其爵,并处以极刑。”
“啊…”一众文臣大惊失色。
本以为武威侯蓝太平会讲情,至少留下秦王的性命。
谁曾想,他竟然丝毫不留情面。
“嗯,舅舅说的有道理。”
朱允熥点头称是。
“就照舅舅说的办,拟旨吧。”
朱允熥也是不带一点犹豫的。
“遵旨”,新一任掌印太监王钺忙应声道。
一众文臣傻眼了,这么快就决定了?
这岂不是武威侯的话,就等同于“圣旨”?
凉国公蓝玉在一旁,虽然未说话,但是脸上那份得意之色,就不用说了。
自从李善长,胡惟庸被诛杀后。
这淮西勋贵们,在官场上就没有这么扬眉吐气过。
主要原因,是没有能主事的带头大哥了。
蓝玉虽然后来者居上,但是他行事张狂又资历尚浅,很难把所有的淮西勋贵都团结起来。
现在好了,蓝太平成了他们的主心骨。
他出身尊贵又身居高位,心机深沉又出手狠辣。
最关键的是,圣眷正隆,无人能敌。
所有人都看向蓝太平,有欣赏,有钦佩,有嫉妒,还有畏惧。
文官们默契的达成一个共识,就是这家伙在说完话,先不管他说啥立刻反对再说。
这大明的朝堂,不能成了他武威侯的一言堂吧。
蓝太平见状随即接着说,“吴王朱允炆虽然也带兵进京,但其主要是受曹国公李景和伴读黄子澄隆蛊惑。”
“所以其情可谅,但其罪不可恕。”
蓝太平说到此,特意停下来看向文官集团,发现他们一个个都紧张兮兮的盯着自己。
他不屑一笑,继续说,“吴王朱允炆撤藩削爵,圈禁宗人府永世不得出半步。”
“曹国公李景隆煽动藩王作乱,看在其父岐阳王李文忠的份上。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削去李景隆爵位,抄封曹国公府。全家流放岭南。”
“至于魏国公徐辉祖,削爵禁足。”
“徐膺绪己经剥皮萱草,择日送到北平燕王府,用以警示诸王。”
蓝太平的话,再次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文官们感叹他成长了,出手果断老辣。
淮西武将们则觉得他此举不妥,常升在他后边附耳说道,“太平,你又仁慈了吧。”
“朱允炆不杀也就算了,但是那李景隆还留着干嘛?”
蓝太平闻言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我怎么会放过他?
他弟李增枝被窝当场砸死,李景隆也一样跑不了。
现在只不过是需要借他的人头,暂时稳定军心而己。
而且还要弄清楚,他们贩卖私盐的事。
据说光这一项,每年给曹国公府带来了海量的财富。
他现在急需银子,大把的银子。
蓝太平回头给他使了个眼色,随即回头继续说:
“至于黄子澄,没什么好说的,私自出京勾结藩王谋反,首接夷灭其三族。”
“什么?”
“啊…”
文官集团还未回过神来,就被蓝太平的话气到吐血。
前面几人可以不保,毕竟那秦王本就不是什么好货色。在其封地时荒淫残暴,杀了就杀了。
朱允炆现在己经是废棋,留下一条命己经不错了。
至于曹国公,那是他们淮西人自己的事,是杀是剐无所谓。
但黄子澄乃是文官,是他们必保之人。
做事时小弟冲锋陷阵,出了事老大不出面保,那以后谁跟你混?
翰林大学士刘三吾,忙给身后的文官使眼色。
“我反对,武威侯此言差矣。那黄子澄是奉太上皇之命,前去协助吴王…”
兵部主事齐泰说不下去了。
“协助什么?”
“协助造反?逼宫?”
蓝太平逼问道。
“这…”
齐泰语塞。
“既然说是太上皇授意,可有密旨或手书?”
“如若拿不出来,那你这兵部主事就是污蔑君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最强异姓王,节制天下兵马》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