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2章 匿名信点燃的文旅风云(1/2)
晨光刚爬上青云镇政府的灰瓦屋檐,肖锋已站在会议室门口。.白\马_书-院_ !首+发*
他西装熨得笔挺,袖扣是母亲去年生日送的银质小天平——法学院毕业生总爱留些仪式感。
指节在门框上轻叩两下,木门发出沉闷的“咚”声,门内飘出刚沏好的龙井香,清冽中带一丝焙火后的焦甜。
“肖主任来得早。”苏绾抬眼,金丝眼镜滑下鼻梁半寸,露出眼尾那抹若有若无的笑。
她的声音像初春溪水,凉而不冷。
她面前摊着份打印整齐的《青云镇文旅振兴实施方案》,边角被折出细密的痕,显然昨夜翻了又翻——纸页边缘还残留着指甲反复摩挲的温热触感。
助理小吴抱着笔记本站在她身后,黑色公文包搭在椅背上,拉链还未完全拉严,露出半截红色封皮的《县域经济发展案例汇编》。
那红得像一道未愈的旧伤,在会议室略显陈旧的米色墙壁前格外刺目。
肖锋关上门,椅子与地面摩擦出轻响,像是某种隐秘的暗号。
他拉开椅子坐下,从文件袋里抽出一沓表格推过去,“这是重点村的闲置农房统计表,王家村老戏台的修缮报价单在第二页,还有……”
“停。”苏绾指尖按住他手背,温度透过衬衫布料传来,微凉却有力,“我看过你写的方案,不是来听汇报的。”她抽回手端起茶杯,青瓷杯沿沾着浅粉唇印,唇膏的香气混着茶香轻轻散开,“创意很好,但执行难度不小。民宿审批要过县住建,非遗展需要文旅局备案,你协调到哪一步了?”
肖锋喉结动了动。
三天前他蹲在老茶树下听王阿婆讲“采茶戏”的传承故事,阿婆缺牙的嘴一张一合,声音沙哑如风吹枯叶:“我们这戏班子,二十多年没上过正经戏台子了。”他摸着老戏台斑驳的柱础,木头粗糙的纹理刮过掌心,突然就想起母亲转院那晚,救护车灯在雨幕里红得刺眼——有些事,等不得。
“王家村、李庄、茶岭三个村的支书昨晚签了承诺书。?萝,拉¨小¢税^ `无?错?内¢容_”他翻开表格最后一页,纸角因反复翻看卷了边,指腹能感受到纸张边缘微微翘起的毛刺,“农房流转协议村民按了红手印,镇里出三成启动资金,剩下的用集体林地经营权抵押。”他抬头时目光灼灼,“苏主任要的是落地,不是画饼。”
苏绾的钢笔在“资金来源”栏上顿住,笔尖悬停半秒,滴下一小滴墨蓝,像一颗冷静的眼泪。
她见过太多基层方案,漂亮得像橱窗里的蛋糕,可刀叉一落全是泡沫。
但肖锋的表格里,每个数字都沾着泥点子——茶岭村闲置的17间土坯房,每间的面积、朝向、甚至房梁的木料都标得清清楚楚,字迹工整得近乎执拗,仿佛他曾在那些屋檐下一一丈量过阳光的温度。
“由你来牵头。”她突然合上文件,钢笔尖在桌面敲出清脆的响,“我协调省发改委的产业扶持基金,下周前到账。”
肖锋的指节在桌下微微发颤。
他想起昨夜蹲在村头和老支书抽旱烟,老头把烟杆往地上一杵:“小肖啊,我们等个能把事当事办的人,等了十年。”此刻阳光透过窗棂落在苏绾发梢,暖意渗进发丝间的缝隙,她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淬过冰的星子——原来被人信任,是这种心脏发胀的感觉,像春天第一场雨落在干涸的土地上。
“叮——”
周梅的手机在抽屉里震动时,她正对着镜子补口红。
那支圣罗兰小金条口红在唇峰上顿住,镜子里的人眼角细纹被粉底盖得不严实,像两条细小的蜈蚣,在灯光下泛着微妙的油光。
她扯过抽纸用力擦嘴,纸巾上的玫红色比她当年在北大食堂里,把热汤泼在肖锋身上时的汤汁颜色还深,指尖甚至能闻到一点辛辣的余味。
“李科,什么事?”她按下接听键,指甲在实木办公桌上抠出月牙印,指腹传来木质微糙的触感。
“周姐,您要的东西。”小李的声音带着讨好的喘息,“匿名信我放在您桌上了,用牛皮纸袋装的。/精*武\小,税-徃+ ~首?发-”
周梅转身时椅子撞翻了垃圾桶,瓜子壳撒了一地,脆响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
牛皮纸袋封口没粘牢,信纸滑出来半页,“肖锋与省发改委苏绾存在不当利益交换”的字样刺得她太阳穴突突跳。
她抓起信纸的手在抖,指节泛白——八年前在北大操场,肖锋攥着她送的分手信,也是这样发白的指节。
那时她笑他“没出息的穷酸样”,可现在呢?
他成了镇长跟前的红人,连省上的苏小姐都要亲自来见。
看着肖锋如今的风光,周梅心中的嫉妒如同野草般疯长,八年前那个雨天的操场仿佛又回来了——他站在梧桐树下,雨水顺着发梢滴进衣领,眼神却比路灯还亮。
“好。”她突然笑了,涂着酒红甲油的指甲划过信纸上的字,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你去联系县文旅局张局长,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