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9章 抓虾抓蟹去!(1/3)
“好耶!抓大钳子去!”
王小花一听到“抓大钳子”这几个字,眼睛瞬间就亮了,刚才还因为鱼肉松的美味而眯着的小眼睛,这会儿瞪得溜圆。?墈+书·屋/ `哽-薪?蕞¢筷?
她立马从椅子上跳了下来,兴奋地拍着小手,原地蹦了两下,小辫子都跟着一甩一甩的。
“抓大螃蟹!”
王小牛也跟着喊了一声,声音洪亮,透着一股子迫不及待的劲儿。美食的诱惑固然强大,但对于男孩子来说,这种带着探索和玩耍性质的“打猎”活动,显然更具吸引力。
王小虎看着弟妹那两张因为兴奋而涨得红扑扑的小脸,心里像是被温水泡过一样,又暖又软。他放下手中的碗筷,一边不紧不慢地收拾着厨房,一边在心里快速地盘算起来。
‘灵草空间里新开辟的那片水域,现在就一条鳇鱼王在里面当光杆司令,看着是挺霸气,但生态太单一了。’
他的思绪飞速运转,‘虾蟹这些甲壳类动物,不光能吃,繁殖速度还快得惊人。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天然的水质净化器,能分解水底的残渣,是构成一个完整、健康水域生态循环里,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事儿,必须得尽快安排上。’
第一个从他脑海里冒出来的地点,自然是前两天刚去过的什刹海。那地方水面开阔,风景秀丽,是四九城里数一数二的大水域。
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就被他立刻坚决地否决了。
‘不行,现在这个时间什刹海人太多了,目标太大。’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而且抓虾蟹跟钓鱼不一样,难度低了很多,在这个吃饭比天大的年代,别说什刹海了,就是城里稍微大点的水沟子,估计都被附近的老百姓用篦子来回梳了不知道多少遍了。真要是有什么好东西,也轮不到他。就算能找到些虾蟹,估计也都是些没长大的虾米,小拇指大小,塞牙缝都不够,根本不值得他大老远跑一趟,还凭白惹人注意。
要去,就得去那些真正人迹罕至的京郊野河。只有在那种没人打扰的地方,经过经年累月的繁衍生息,才可能藏着真正又肥又大的好东西。
可问题来了,具体去哪里?
他一个灵魂来自二十一世纪,来到这个时代满打满算也就一个来月,大部分时间都宅在自家院子里的“外来户”,对京城周边的地理环境完全是两眼一抹黑。
‘看来,还是得找个“地头蛇”打听打听。’
这个念头一定,王小虎的脑海里立刻就浮现出了一个绝佳的去处。^咸~鱼`看^书` ,埂,鑫!醉,筷′他擦干净手上的水渍,转身走回正房,从那个装着他们兄妹三人全部家当的小钱箱里,摸出了几枚在手心里叮当作响的铜板,仔细地揣进了兜里。
“走,小牛小花,穿好鞋,哥哥带你们上街转转,顺便办点事!”
“好!”兄妹俩脆生生地应道,动作麻利地穿上各自的小布鞋。
三人锁好院门,来到了南锣鼓巷的大街上。
此时正是半上午,太阳暖洋洋地照着,街道上人来人往,充满了鲜活的生机。推着独轮车卖豆汁儿焦圈的,那股子独特的酸爽味儿隔着老远都能钻进鼻子里;挑着担子卖应季蔬菜的菜贩,嘴里吆喝着“刚摘的嘞,还带着露珠儿”,菜叶子确实碧绿鲜嫩;还有剃头挑子、补锅匠、拉洋片的……各种吆喝声、叫卖声、车轮滚动的声音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独属于这个时代,充满人间烟火气的交响曲。
王小虎并没有去凑那些热闹,他一手牵着一个,熟门熟路地带着弟妹,在胡同里七拐八拐,最后进了一条寻常人不会注意的僻静小胡同。
胡同的尽头,是一家看起来颇有些年头的小茶馆。门脸不大,甚至可以说有些陈旧,一块已经被洗得发白的蓝布帘子在门口晃荡着,上面用墨汁写着一个大大的“茶”字,笔锋倒是颇有几分力道。
这正是王小虎要找的地方。在他那个信息爆炸的世界,这种不起眼的老茶馆,往往就是一座城市里消息最灵通的民间情报集散地。三教九流汇集于此,天南地北的各种消息都能在这儿听到一耳朵,比任何官方通告都来得及时和真实。
王小虎领着弟妹,掀开帘子走了进去。
一股混杂着茶叶的清香、旱烟的辛辣以及老房子特有的、说不清的潮气的味道,扑面而来。茶馆里光线有些昏暗,空间也不大,就摆着七八张油光锃亮的八仙桌。此刻,桌旁三三两两地坐着些穿着短褂、神情悠闲的茶客,正一边“滋溜”地喝着大碗茶,一边高谈阔论。
“……听说了吗?城南那家米铺的掌柜,囤积居奇,想发国难财,前儿个被军管会给查了,粮食全没收,人也给抓走了!真是活该!”
“可不是嘛!现在是新社会了,跟以前不一样了,那些个黑心肠的,早晚得被收拾!”
王小虎耳朵动了动,将这些信息收入耳中,心里对这个新时代的认知又清晰了几分。他牵着弟妹,熟练地走到柜台前,声音清脆地喊道:“伙计,来三碗大碗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四合院:带妹妹逃荒做城里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