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4章 他们吃窝头!我们吃龙虾!(1/3)
李兴华在五十号院里坐了足足有半个钟头才离开。`如.蚊?蛧_ _追~嶵,新!彰!节\
他走的时候,脚步都是发飘的,脑子里翻来覆去,全是王小虎那张稚嫩却无比认真的脸,和那句掷地有声的话:“这份救济,我们不能要。”
穿过胡同,九十五号院里那股子还没散尽的怨气和吵嚷,像是一堵无形的墙,让他下意识地皱紧了眉头。他脑子里不受控制地浮现出两个院子对比的画面。
一边是几十个成年人,为了几斤棒子面,吵得面红耳赤,演戏、撒谎、互相攻訐,斯文扫地,丑态百出。
另一边是三个没爹没娘的孩子,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井井有条,院子干净,弟妹精神,充满了希望和一种向上的劲头。
这人跟人,真是没法比。
回到军管会的办公室,李兴华连口水都没顾上喝,立刻就将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向自己的上级,一位姓周的老领导做了汇报。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李兴华略带激动又充满敬佩的声音在回响。
周副主任是个经历过枪林弹雨的老革命,头发已经花白,听着李兴华的讲述,他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疑惑,到中途的震惊,最后,当听到王小小虎那句平静而坚定的“我们不能要”时,他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里,流露出了深深的动容和赞许。
“……周副主任,事情就是这样。”李兴华讲完了,还是觉得心潮澎湃,“我亲眼看到了,那孩子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他弟弟妹妹虽然穿的是旧衣服,但干干净净,气色红润,一看就没挨过饿。他说他有能力养活弟妹,不是一句空话。”
周副主任沉默了许久,办公室里只有墙上挂钟的滴答声。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初具雏形的新世界,声音里带着无限感慨:“兴华啊,我见过不少人,为了几斤粮食、几尺布料,打破头,写黑状,什么手段都用得出来。我也见过一些旧时代的读书人,嘴上喊着风骨,实际上比谁都钻营。没想到,今天,我从一个八岁的孩子身上,看到了最宝贵的东西。”
他转过身,蒲扇般的大手在空中用力一挥,震得桌上的茶缸盖都“哐当”响了一下。
“好!好样的!”老领导的声音洪亮如钟,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这孩子,有志气!有骨气!这才是我们新中国真正的未来,真正的希望!他不是在要东西,他是在告诉我们,新社会的人,就该有这种挺直了腰杆活下去的精气神!”
旁边一位正在整理文件的年轻干事也听得入了神,忍不住插话道:“是啊,太不可思议了,斜对门九十五号院那帮成年人,为了多要点东西,闹得鸡飞狗跳,简直是丑态百出。`珊!叭·看\书/旺\ ^追~最\歆~蟑/結·这个叫王小虎的孩子,真是……真是给他们上了一课。”
周副主任重重地点了点头,对李兴华下达了指示:“兴华,这件事,你亲自去办。第一,通报嘉奖的文件和奖金,要尽快落实,而且要办得隆重一点,让胡同里的人都知道,我们新政府,奖罚分明,绝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有功之人!第二,王小虎婉拒救济粮这件事,你写一份详细的材料报上来,我要在内部会议上进行通报学习!让所有干部都看看,什么叫觉悟!”
“是!”李兴华挺直了胸膛,大声应道。
很快,王小虎的事迹,就在军管会干部们的小圈子里传开了。他不仅没有因为“不要”而失去什么,反而因此在这些真正掌握着权力的人心中,留下了一个无比深刻、无比正面的印象。
所有人都知道,南锣鼓巷五十号院,住着一个了不起的“小大人”。
这份无形的声誉和来自官方的集体认可,远比几袋子粮食、几件旧衣服,要珍贵千百倍。它就像一道看不见的护身符,悄无声息地笼罩在了五十号院的上空。
与此同时,斜对门的九十五号院,这场由救济粮引发的闹剧,也终于在鸡飞狗跳中落下了帷幕。
易中海的“摸底报告”虽然交了上去,但架不住院里刘海中、阎埠贵几家联名写信去闹,军管会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还是派了一个工作组下来重新核查。
工作组的同志可不像易中海那么好说话,他们一个个表情严肃,手里拿着本子和笔,只看事实,不听故事。
第一站,前院阎埠贵家。
“阎老师是吧?我们是军管会工作组的。”一个年轻的干部说话客气,但眼神锐利,“听说您家生活困难,我们来看看。这是您自己做的账本?”
“是是是,干部您过目。”阎埠贵点头哈腰地递上账本,心里盘算着这回总能多要点东西了。
干部翻了两页,指着其中一行,声音不大,却很清晰:“上面记着,上个月买醋花了五毛钱。可我们核实过,供销社的山西老陈醋,一斤也才一毛二。您这一个月得吃四斤多醋?阎老师,您这醋是当水喝,还是金子做的?”
阎埠贵的老脸“唰”一下就红到了脖子根,支支吾吾地说:“这个……这个,手滑,打碎了一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四合院:带妹妹逃荒做城里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