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5章 鹰飞虎啸(2/3)
歆\嶵?全^谁知倪风酒量虽不算惊人,却极会说话,敬李肃时夸他"运筹帷幄,堪比汉初张良",敬华雄时赞他"勇冠三军,赛过霸王项羽",连董卓身边的亲卫队长都被他一句"将军帐下无弱兵"夸得红光满面。
董卓坐在主位上,看着倪风游刃有余地应对众人,心里暗暗称奇。他本以为这年轻人只会打仗,没想到嘴皮子竟也这般厉害,尤其是说起西域风土时,从乌孙的战马习性到龟兹的织布技巧,说得头头是道,连他这个常年在凉州征战的人都自愧不如。
"倪将军年纪轻轻,竟对西域如此熟悉?"董卓端起酒碗,眼中带着探究。
倪风放下酒碗,微微一笑:"末将在敦煌,每日都与胡人打交道。其实那些部族看似凶猛,说到底不过是想活下去。就像狼部的人,归顺前抢粮抢马,归顺后却把最好的羊毛都送到西市,只因咱们给他们分了草场,让他们的孩子能吃饱饭。"
这话正好说到董卓心坎里。他虽出身陇西豪强,但早年却纵马游历边境,最懂底层人的心思,当即拍着桌子道:"说得好!世人都骂胡人反复无常,却不想想,若有安稳日子过,谁愿提着脑袋当盗匪?"
倪风见状,顺势道:"将军所言极是。末将在归义城设了商会,汉人与胡人共掌物价,断官司时各部落首领与汉吏同堂,这两年竟没出过一次大乱子。其实治西域如治凉州,恩威并施,方能长久。"
他说起西市的商税如何充盈府库,飞虎军如何用游击战术击溃来犯的部族,归义城的胡人如何跟着汉人学种地,言语间没有丝毫炫耀,却让董卓的部将们听得目瞪口呆。李肃忍不住插言:"八万胡人自愿归附?倪将军是如何做到的?"
倪风看向董卓,笑道:"全凭一个'信'字。答应乌孙王子的通商盟约,哪怕亏本也要兑现;承诺归顺的部族免三年赋税,就绝不多收一粒粮食。胡人虽首爽,却最敬守诺之人。"
董卓猛地灌下一碗酒,大声道:"说得好!我董某人在金城,也最恨言而无信之徒!去年羌人首领降我,我赐他良田百亩,部将都劝我提防,我说'既然降了,便是自家兄弟',如今那羌人部落为我看守粮仓,比汉人还尽心!"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治军聊到治民,从西域部族聊到朝廷局势,竟有相见恨晚之意。董卓说起在长安受袁家子弟轻视的往事,倪风便说自己初到敦煌时,也有许多人也瞧不上他这个"毛头小子";董卓感慨"乱世之中,唯有兵权最可靠",倪风便附和"但得民心者,方能握稳兵权"。
宴席散时,董卓己拉着倪风的手称兄道弟,连"贤弟"都喊上了。他亲自送倪风到府门外,看着辕门外依旧挺拔的重甲骑兵,忽然说道:"贤弟这飞虎军,真是天下少有的精锐。若不嫌弃,明日随我去校场看看,让我的部将们开开眼界?"
倪风正有此意,当即应下:"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次日校场,董卓的部将们本想在骑射上压过飞虎军,没想到石山带着二十名重甲骑兵演练冲锋时,竟硬生生撞开了三层木栅栏,马蹄踏处,尘土飞扬如黄龙翻滚。轮到飞翼队的旧部展示骑射时,十名士兵在疾驰中转身,箭矢齐刷刷钉在百步外的靶心,箭尾的白羽还在颤动。
董卓站在高台上,看着重甲骑兵的铁流与骑射的精准,脸色涨得通红,忽然对身边的李肃道:"我麾下若有这般军队,何愁羌胡不灭?"
李肃低声道:"倪将军年轻有为,又与将军投缘,不如...将他招揽过来?"
董卓摇摇头:"这般人物,岂是能屈居人下的?与其招揽,不如结为盟友。敦煌有飞虎军与西域商路,我有金城的兵马与粮草,将来若是有事,互相照应,方能在凉州站稳脚跟。"
校场下,倪风正与董卓谈论骑兵阵法,忽然注意到董卓的目光落在重甲骑兵的甲胄上,眼中闪过一丝羡慕。他心中一动,对石山道:"把你那身甲胄卸下来,给董将军瞧瞧。"
石山依言照做,乌黑的铁甲刚卸下,董卓便上前抚摸着甲片上的纹路,赞道:"这甲胄的锻打工艺,比长安的官造甲还好!"
"这是归义城的胡人工匠与汉人工匠合造的。"倪风笑道,"胡人懂铁矿的特性,汉人精于淬火,两样结合,便有了这副甲胄。将军若是喜欢,末将回去后,让工匠给将军也打一副。"
董卓眼睛一亮,握着倪风的手哈哈大笑:"好!好!贤弟这份心意,愚兄记下了!"
临别前夜,董卓在府中设了家宴,只留了李肃与倪风二人。酒过三巡,董卓忽然屏退左右,低声道:"贤弟可知,长安近来不太平?"
倪风心中一凛,故作不知:"愿闻其详。"
"张角在冀州传道,信徒己过十万,朝廷却还在争斗不休。"董卓灌下一碗酒,"我看这天下,怕是要乱了。贤弟在敦煌,可要早做准备。"
这正是倪风想听到的。他放下酒碗,正色道:"将军放心,敦煌有二十万百姓为根基,西万飞虎军为屏障,纵有大乱,也能自保。若是将军有需,一封书信,飞虎军即刻驰援金城。"
董卓看着他年轻却沉稳的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穿越三国之风起凉州》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