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8章 安定科举(2/4)
选将——我要去看看,那位能让张辽、高顺甘心效力的晋王,究竟是何人物。”
荆州的魏延在襄阳城西的铁匠铺里打刀,因“脑后有反骨”的传言找不到主公。看到布告上“步战考阵法”时,他抡起铁锤将刀坯砸得火星西溅:“什么反骨?不过是那些世家看我不顺眼!倪风敢收我,我就敢为他卖命!”
巴郡的甘宁刚带着“锦帆贼”弟兄们劫了贪官的粮船,正愁没个正经营生。听闻武举可入军伍,他当即解散队伍,换上一身短打:“咱们做贼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去考武举,若能当上将军,也算对得起爹娘。”
凉州的庞德本是马腾麾下的校尉,马腾劝他:“你跟着我,迟早能封侯。何必去考什么武举?”
庞德却望着安定城的方向,握紧了手中的大刀:“主公(指倪风)设武举,是想选出真本事的人。我若不考,别人会说我靠的是马家的势力。”马腾会心一笑:“大丈夫想做便做,你想去那便去,一定要拿个第一回来,不然你就给我去马棚喂三个月马!”庞德:“将军放心,我也不会丢了咱斩将营的脸!”
最让人瞩目的,莫过于马超。这位年方十九的少年将军,早己跟着倪风征战两年,枪法深得其父马腾真传。得知武举消息,他缠着倪风要报名:“主公,我要跟他们比一比!让天下人知道,我马超靠的不是父亲的名声,是真本事!”
倪风看着他眼中的锐气,想起当年在敦煌见过的少年兵,笑着点头:“好!你去考,考好了有赏,考差了……就去给高顺的陷阵营当三个月小兵,好好学学什么叫‘精锐’。”
消息传到长安,吕布正在校场练兵。听闻倪风开科取士,他将方天画戟重重顿在地上,沉声道:“科举?有意思!”
李肃在一旁道:“主公,倪风招揽这些人,正好替咱们除去隐患。·兰!兰′文-学¨ ,嶵/欣\漳`劫¨埂,欣.筷~若真有人才,日后咱们灭了并州,还不是主公的囊中之物?”
吕布应了一声,却没再多说什么。他望着凉州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他忽然想起自己少年时,也曾因出身边地被洛阳士族嘲笑,若那时有这样的科考,或许他的路会好走得多。
安定城的布告栏前,挤满了来自各地的考生。吏员们正在张贴最终章程,围观者的议论声像潮水般涌动:
“文科初试考《论语》《孟子》,复试要写三篇策论,一篇论农事,一篇论边防,一篇论吏治——这是真要选能做事的人啊!”
“武举初试考拉弓、举重、骑马射箭,前八名才能进复试。复试要比马战、步战,还要在沙盘上排兵布阵,这哪是考武夫,是考将帅啊!”
“听说主考官是贾诩、陈宫,还有张辽将军——都是能臣良将,断不会徇私!”
一名来自鲜卑的少年挤到前面,指着“不论民族”西个字问吏员:“我是鲜卑人,也能考吗?”
吏员笑着点头,递给他一份报名表:“只要你通汉文、识汉字,哪怕是羌人、匈奴人,都能报名。咱们晋王说了,天下人,都是汉人。”
少年激动得满脸通红,接过报名表用生硬的汉字写下自己的名字——他父亲是鲜卑的一个小部落首领,因仰慕汉文化才归附并州,如今终于有机会为倪风效力。
人群中,郭嘉正与徐庶打赌谁能过文科初试,荀攸在仔细研究策论题目范围,陈群则皱着眉看武举章程,似乎在琢磨这些武将能否配得上士族出身的文官。
另一边,赵云正在试骑安定城提供的战马,魏延在掂量武举用的铁戟重量,甘宁则盯着沙盘推演的区域,眼里闪着好斗的光。马超背着父亲马腾偷偷跑来,正被高顺揪着耳朵训斥:“还敢逃课?等考完武举,看你父亲怎么罚你!”
夜幕降临时,安定城的客栈都住满了考生。有人在挑灯夜读,有人在月下练剑,还有人围在一起讨论时局——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出身,却因一张布告聚集到这里,心中都燃着同一个希望:或许,这乱世的转机,就藏在安定城的考场上。
倪风站在安定城的城楼上,望着满城灯火,忽然想起当年在敦煌戍边时,那个说“天下总有太平日”的老兵。他轻声对身边的贾诩、陈宫道:“你看这些人,就像种子。只要给他们土壤,迟早能长成参天大树。”
贾诩望着那些摇曳的灯火,眼中难得露出温和:“主公这一步棋,比占十座城池还值。百年之后,人们或许会忘了谁封了王、谁当了公,却会记得,是主公在凉州开了科考,给了天下人一个希望。”
寒风掠过城楼,吹得“晋”字大旗猎猎作响。城下的考生们还不知道,这场看似寻常的科考,将会改变整个天下的格局——那些此刻还在为前途忐忑的少年,日后会成为平定乱世的梁柱,而安定城的名字,也将随着他们的足迹,传遍九州。
安定城的正月,残雪还凝在屋檐上,却挡不住满城的热闹。自正月初一最后一批考生涌入城门,这座原本宁静的凉州边城,就像被投入滚油的火种,处处透着躁动。
城西的“迎客驿”外,争吵声陡然拔高,惊飞了檐下的麻雀。甘宁斜挎着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穿越三国之风起凉州》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