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四节 晒盐之事(2/2)
手令,梁明高兴地嘴都咧到耳根后面了,如此一来不但掌控了东汛水师的一半兵船,还将巡海的差事紧紧地握在了手中(千总、把总是不出海的),看来三百两银子的威力还是很强大的。
当然,为了安抚柳风头上的两名上官,再支出一百两纹银也是理所应当的。
短短的四五日,四百两白花花的银子就撒了出去,虽然得了很大的好处梁明还是感到心痛不止,更不要说王石几人了。
账面缩水了一半还多,但好歹还有三百来两,进行梁明下一期的预想是绰绰有余的了。
花了四十两银子,梁明特意从文登盐场挖来了两个滩户。
他自己也能到弄出晒盐来,但专业人员的加入还是很有成效的。
又在本地招募了十多个无业游民,于是两个规模不大的滩晒基地就建成了。
俚岛、外遮岛的海滩虽不宽阔但是平坦,泥沙布底,很适合开辟盐田。
而且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旺盛,也有利于海水的浓缩。
半个月后,柳风押着三百多担私盐运抵了青州府的贾山,这里是梁明倒卖霜糖是瞅准的地方,和崖头镇一个样子。
这三百多担海盐是他们这月出产的一半,另一半还是由赖老四运到崖头去。
ps:(1)赶缯船:明、清沿海渔船,雍正五年(1727年)后被列为清军水师主力战船的定式。
厘米。
双桅,二铁锚,四木锭,配橹2支,船工15人,水兵2o人,排水量近9o吨。
(2)水舟居船:清闽、浙沿海运输船,曾改为战船。
长26米深215米,板厚7厘米。
(3)双蓬船:又称同安舟古船,原为福建同安建造的沿海优良运输船,改为战船时在舷墙顶上加装女墙及档板,缺口处设置炮位。
双桅,四橹。
船长米,宽5米米,排水量吨。
当时造价白银进6ooo两。
(4)快哨船:这是一种双桅帆船,每舷配置1o多把桨,主要用于巡逻,哨戒,由于桨帆并用,故航较快,因此常用于追捕走私船。
这种船在各地的名称不尽统一,有称为艇船、哨艇、快船、快蟹。
总长船体长米,型宽579米,型深217米,排水量每舷配桨15支,主要武器是装在托架上的大口径抬枪。
当时兵船配备火炮1o门左右,一般为几百斤至千余斤的中小型铸铁炮,射程3oo~4oo米。
火炮多用泥模铸成,炮身多有蜂眼,极易炸膛。
膛内加工不光洁,故射击精度很差。
兵船上还装有大量的投掷火器,甚至还训练水兵使用弓箭。
直到1872年,兵船上才完全废除了冷兵器。
(编辑:张召儒)
不想错过《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