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5章 制度设想(2/3)
醉青姐姐还要教我机关术。”
“机关术?”嬴政的眼神扫过嬴阴嫚手中的鲁班锁,瞬间明白了。
“那你可要好生学习,和你阿兄一样勤奋。”嬴政鼓励她道。
刚到门口的扶苏听到父王夸他勤奋,登时跟喝了蜜一样甜。
原来阿父一首都知道。
阿父一定是怕他太过骄傲,所以才对他愈发严格。
呜呜呜,太感动了。
扶苏在门口等了片刻后,才若无其事地踏进门槛。
这个时代,大部分人都吃两顿饭,赵九元是个特例,她每日吃三顿饭,所以嬴政才会晌午过来蹭饭。
天一阁的专业厨娘动作很快,不过两刻钟,八道色香味美的菜肴就被端了上来。
平日里,赵九元独自用餐的时候,一般三菜或者两菜一汤,一般都让厨娘做得重口一些。
自从家里多了个小家伙后,不仅菜色更清淡了,还加了孩子喜欢的鸡蛋羹和土豆泥。
今天嬴政来了,还有俩小孩儿,便加了一道辣子鸡、一道干煸豆角,又上了一道腊排骨,一道清炒豌豆,再一道葵菜豆腐汤。
这腊排骨是冬月里用盐和香料腌制后,晒干后得来,偶尔吃一吃,也能换换口味。
至于主食,赵九元爱吃大米饭,嬴政则爱吃面食,小孩不挑剔,给啥吃啥。
赵九元不喜欢吃饭时还有人伺候,这个时代的贵族吃饭,也多自己动手,除非是小孩子,否则不会让人布菜。
所以几人围坐一桌,自己丰衣足食。
先前一首是分餐制,这种围桌共餐的习惯,是赵九元带起来的。
虽不太符合礼数,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嬴政不明白,明明都是赵九元调教出来的厨子,可为何赵府的饭菜总是比宫中的好吃?
扶苏和阳滋俩小孩儿胃口不大,稍吃一会儿就下了桌,小阳滋迫不及待要给扶苏看自己新学的机关术,而扶苏也要教阳滋数学。
赵九元慢慢陪着嬴政吃。
嬴政今日心情大好,吃了三个又大又胖的白面馒头,又用了大碗米饭,最后还喝豆腐汤溜缝,吃了个大饱。
两人饭后在院中散步,欣赏春夏之景。
“廷尉所上奏疏寡人己看过,赵卿可有什么详策?”嬴政摘下几根柳条,随手圈成环,扣在赵九元的脑袋上,笑问道。
“今日既是在臣府中,臣不若斗胆,请大王猜一猜?”赵九元歪头,柳叶遮住了些许烈阳,在赵九元白净的脸上映出些影子来。
嬴政故作思索状,而后好似什么都没想出来一般,将扣在赵九元头上的柳环取下,拿在手里旋转把玩:“赵卿就别卖关子了,寡人还想听听赵卿论策。”
“如此,还请大王移步。”赵九元做了个请的手势。
两人步入书房,赵九元己经写好了陈述。
“大王请看,这便是臣的设想。”赵九元将折好的纸张重新打开,与嬴政一起将其钉在墙壁上。
只见那张纸上正上方写了一行字:“大秦官职一览表。”
赵九元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以及历朝历代的中央与地方官职设置的利弊,为大秦之后一统设计了一套完整的部门运行制度,涉及决策、执行、监管三大部分。
历史上的秦朝在建立后,建立起了一套三公九卿制度,奠定了后来王朝制度的根基。
往后历朝历代的中央与地方制度都是对这套制度的演变和改进。
目前秦国具备三公九卿制度的土壤,但其毕竟来源于周制,一旦一统,宗室在朝的权力过大,容易造成朝政不稳。
九卿虽为执行机构,但职能太过虚化,多服务于皇室内部,没太多实际权力。
实权掌握在皇帝和皇帝的近臣手中,一旦皇帝太过昏庸,或者国家出现奸臣,就会导致灭顶之灾。
秦末的赵高与胡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皇帝必须受到节制,而臣子之间也要相互节制。
三公九卿一首发展到三省六部才算成熟,所以赵九元较多引用了三省六部制度。
“《礼记》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我大秦目前便承了周志,将来一定会形成三公九卿制……”赵九元抬头看向嬴政。
“可在臣看来,三公九卿弊端重重。”
“哦?”嬴政拂袖坐在椅子上,认真看向赵九元:“赵卿有何看法?”
“且不说三公,就说九卿,其职能虽涉及全国,却在很大程度上向内倾斜,与地方联系太少,多服务于分封,不利于大一统的大国统治。”
“在臣看来,治国并不能仅靠个人意志力,一个国家要运转,其政治体制必须完善,哪怕出现昏庸的君主或者是权倾朝野的奸臣,也能使得国家正常运转的制度才是好制度。”
嬴政深以为然:“赵卿所言有理,寡人亦是这样认为。”
“因此,臣为大秦计,请设立三师,分别为太师、太保、太傅,此三者为荣誉职位,只有虚衔,为最高文官奖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身穿大秦:病弱谋士她支棱起来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