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1章 真正的王炸(1/2)
在三阳自行车厂厂宣部主任的办公室内,杨大壮刚刚接到厂长的命令。,小/税-宅, ?已~发?布`罪′芯?章~结·
厂长要求他在三天之内想出一个方案,将厂里打算生产新款自行车的消息公之于众,同时尽可能展现出三阳自行车厂对此事的强硬态度,以此打压区里刚刚崭露头角的八零厂。
这并不是什么大事。
三阳自行车厂已在自行车领域深耕多年,虽然没有凤凰、永久那样雄厚的人才储备,但整体实力不容小觑,远非一个新成立不久的小厂子可比。
按理说,完成这项任务对他来说相当轻松,杨大壮甚至有信心在一天之内就将事情安排妥当。
厂长给了足足三天时间,想到这里,杨大壮紧绷的心情放松了不少。
他特地给自己泡了一壶好茶,不紧不慢地掏出一份《陆川日报》,悠然看了起来。
《陆川报》是陆川区的地域性报纸,里头密密麻麻记载着陆川里的大事小情。
从政府新出台的政策,到哪家铺子新开张,全是陆川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杨大壮向来是这份报纸的忠实读者,因为他时不时能在报纸上瞧见熟悉的面孔。
忽然,杨大壮的动作僵住了。
今天《陆川报》的版面新闻透着股异样,头版头条赫然写着“控诉三阳自行车厂挤压中小企业,霸凌八零厂”几个粗黑大字。,叁~叶\屋+ ~唔+错*内,容′
他心脏猛地一缩,慌忙逐字逐句读完整篇文章,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作为在宣传口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媒体人,他敏锐察觉到这背后暗藏的危机。
这哪里只是一篇报道,分明是冲着三阳厂来的***!
“完了完了……”杨大壮顾不上新自行车的宣发方案,一把抓起报纸就往厂长办公室冲。
这事要是处理不好,别说是新产品投产,三阳厂怕是要被警告和处分了。
......
杜国强雷厉风行,当即让朱厂长联系了几位文笔细腻的记者.
记者们将三阳厂与八零厂的纷争经过稍加渲染,几篇带着火药味的报道一经刊发,在以报纸为主流媒体的年代里,瞬间掀起轩然大波。
文章中,三阳厂被刻画成行业霸主,以步步侵蚀新兴企业的形象出现。
这让许多陆川区的百姓震怒!
“三阳厂也太不要脸了!一点活路都不给小厂留,简直欺人太甚!”
即便三阳厂反应迅速,加急在《陆川报》上刊登澄清声明,坚称这只是正常商业竞争,却仍挡不住舆论的浪潮,大量读者用文字声讨,将鄙夷与不满倾泻在三阳厂身上。-2/s¢z/w`./c+o-m′
看着舆论一边倒的态势,朱厂长难掩喜色:“看来群众眼睛是雪亮的!说不定真能让三阳厂不敢再生产咱们的自行车!”
杜国强却冷静地摇头:“火候还不够。普通大众的议论掀不起大风浪,咱们得把这潭水搅得更浑,闹得越大越好!”
朱厂长挠挠头,满脸疑惑:“你还有啥法子?”
杜国强嘴角勾起笑,心中暗自感谢后世那些为博眼球不择手段的无良媒体。正是他们的操作,给了自己灵感。
“朱厂长,您在八零厂挑几个家庭困难的职工,再请娄书记在安阳厂也筛选几位。然后把之前那批记者都叫来,让他们把职工的困境写进报道里……”
朱厂长瞬间领会杜国强的意图,冲他竖起大拇指:“小杜同志,我看你不该窝在技术部门!凭这手腕,去外交部跟西方国家掰手腕都绰绰有余!”
次日清晨,油墨未干的报纸准时派送。
读者们翻开报纸,目光瞬间被大幅报道吸引。
版面中,八零厂与安阳厂数位职工的故事直击人心:有的身带残疾仍坚守岗位,有的家中“上有八旬老母卧病在床,下有三岁稚子嗷嗷待哺”,全家老小仅靠微薄工资勉强度日。
字字泣血,诉说着两家厂子本就因资金紧张而举步维艰。
如今深陷商战泥潭,一旦落败倒闭,这些职工及其背后的家庭都将被逼入绝境。
文章笔触细腻如刀,将职工们的困境刻画得入木三分。
字里行间,读者仿佛亲身经历一般。
“去他妈的三阳,真不是东西!”
“这样的厂子活着又有什么用?!”
谩骂声从街头巷尾、工厂的休息室此起彼伏地冒出来。
三阳厂加急刊发的澄清声明,在铺天盖地的声讨中显得苍白无力。
毕竟在大众心里,天然就倾向于同情弱者,三阳厂以大欺小的资本家嘴脸,彻底点燃了穷苦大众积压已久的怒火。
事态愈演愈烈。
深夜,三阳厂车间突然传来刺耳的碎裂声——不知是谁抄起木棍,将车间的玻璃给打碎了!
听到消息的朱厂长询问杜国强:“现在这阵仗,再去谈判,他们总该收敛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生八一:从工厂技术员到大国工匠》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