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2章 关于种植(2/2)
返工!再磨!”
这匪夷所思的“丝绸验刺法”,成了工地上的一道独特风景。
看着崔二分那专注到近乎虔诚的神情,用与他粗犷外表极不相称的轻柔动作抚过竹竿,党建国心中感慨万千:
“这就是人民在困难条件下迸发出的无穷智慧啊!
为了达成目标,总能想出你想都想不到的办法!
这种主观能动性,是只知道低头拉车的牛马永远不会有的!”
到了十月初,十亩地上,一排排由光滑毛竹搭建的坚固拱棚骨架巍然屹立,在秋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万事俱备,只欠覆盖。
与此同时,育种工作也在争分夺秒。
党建国选择了条纹瓜(西瓜) 作为主攻方向。
“现在条件有限,没有更好的瓜果品种。西瓜耐储存,经济价值高,春节上市,绝对能卖出好价钱!”
7000多棵健壮的瓜苗在温床中孕育,蓄势待发。
十月的另一项重头戏是土豆收获。
7000多亩土豆地,放眼望去,一片枯黄。
全科上下齐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挥舞着铁锹、锄头,开始了声势浩大的“起土豆”战役。
然而,收获的喜悦很快被现实的冷水浇灭。
忙活了近半个月,7000多亩地,最终只收获了不到640万斤土豆!
折合下来,亩产仅仅450公斤左右(约900斤)!
这个数字,对于来自后世、见惯了亩产动辄两三吨甚至更高产量的党建国来说,简直是惨不忍睹!
他站在堆积如山的土豆堆旁,眉头紧锁。
土壤肥力不足?品种退化?病虫害?还是管理粗放?问题出在哪里?巨大的落差让他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聊胜于无吧!”他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土豆秧苗也没浪费,混着早已练系好的甜菜渣子,开始尝试制作青贮饲料。唯一让他担心的是密封问题——没
有专业的塑料膜,只能用传统的草甸土封法(覆盖厚厚的稻草和泥土),效果如何,只能听天由命了。
土豆收完,土地不能闲着。
积攒了几个月的猪粪、鸡粪以及发酵好的农家液体肥被均匀地撒入田地,晾晒两天后,开始起垄——
这是为即将定植的西瓜苗准备温床。
10月15日,7000棵西瓜苗被小心翼翼地移栽到了十亩塑料拱棚下的暖垄里。
党建国看着一垄垄整齐的幼苗,充满了期待:
从现在算起,到春节正好三个多月,成熟上市,时间掐得刚刚好!”
剩余的大片土地,党建国也没让它荒废。
一声令下,7000多亩白菜种子撒了下去。
“冬天了,咱们自己科里几百号人,还有猪啊鸡啊,白菜是当家菜!
解决自给自足,就是最大的胜利!”
土豆收获后,刘飞那边的卡车就排着队来了。
600万斤土豆被直接拉走,充实国库或供应其他单位。
“民工科”自己留下了30多万斤。
党建国大手一挥:
“拿出10万斤来,分! 按人头,咱们科里400多号人(包括农场工人),每人100斤! 算是今年秋收的奖励!剩下的,存地窖!以后食堂的土豆炖白菜、白菜炖土豆,管够!菜钱省了
不想错过《四合院:早穿20年》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