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1章 哭笑不得(2/2)
刘飞的效率一如既往。
没过几天,六十多名或拄着拐、或戴着墨镜(失明)、或手臂空荡的伤残军人,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带着军人的挺拔和一丝对新生活的忐忑,整齐地站在了民工科高压锅厂的院子里。
他们的眼神里有好奇,有感激,更多的是对一份工作的渴望。
刘飞亲自把人送来,还带来了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一份盖着鲜红大印的“军品配套生产定点单位”资质文件!
“拿着!”刘飞把文件拍在党建国手里,压低声音,带着点“你懂的”笑意,
“有了这个‘护身符’,你们厂的保卫级别自动提档,原料调拨、产品运输都能走‘绿色通道’,省不少麻烦!”
党建国心领神会,用力握了握刘飞的手。这份“贴心”,价值千金。
很快,厂区门口增设了岗亭,保卫人员也统一配发了装备,气氛明显肃穆了许多。
高原边防的需求像雪片一样飞来,催货的电话几乎打爆了刘飞的办公室。
压力传导到高压锅厂,所有设备都开足了马力。
原料(主要是生铁锭)被一车皮一车皮地运进来,堆成了小山。
车间里机器轰鸣,日夜不息。工人们实行两班倒,人歇机器不歇。在巨大的产能压力下,日产量竟然被硬生生推到了1100个的惊人数字!
月产量更是突破了33000个大关!
流水线上,一个个黝黑厚重的铸铁锅体鱼贯而出,带着灼热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初创工厂的蓬勃生命力。
然而,如此庞大的产量,暂时也只能优先保障部队和少数关系紧要的机关单位。
市场上依旧是“一锅难求”。
调拨价格牢牢钉在28元/个——这个党建国和刘飞“拉锯”出来的“双赢”价码。
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成品,党建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
市场的大门,迟早要打开。
临近年关,党建国的心思放在了稳定队伍和提升士气上。
他安排厂里组织了技工等级考核,手艺精湛的老师傅们评上了更高的等级,工资待遇自然水涨船高。
他又指示后勤组着手准备春节福利——米面油、花生瓜子糖,甚至计划着杀几头自养的肥猪分肉。
要求很简单:规格要高,东西要实在,让工人们过个肥年! 具体采买跑腿的活儿,自然丢给了后勤组去头疼。
不想错过《四合院:早穿20年》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