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79 同治(求藏(1/1)
推荐《民国武林秘闻录》《活在流水线上的青春》
于是经文祥、宝鋆、曹毓瑛等人共同商议,拟了“同治”两字,此刻便由恭王亲自提出,征询内阁的意见。!d,a′k!a~i\t?a~.\c-o?m¨
连周祖培在内,大家都说这两个字拟得好。但是,好在什么地方,大家都不曾说。因为这两个字的妙处,只可意会,各有各的解释,在太后看,是两宫同治。
在臣子看,是君臣同治,在民间看,是上下一心,同臻郅治,足以号召人心。
果然,这个年号,大为慈禧太后所欣赏,因为两宫同治,即表示两宫并尊,没有什么嫡庶之分了。
当然,她也能体会到君臣同治的意思,特别是恭亲王那个“议政王”的衔头,正好是同治这个年号最好的注解。?精¨武!小~说-网, -首¨发-
其中最深的一种见解是:载垣、端华,尤其是肃顺,既为大行皇帝所信任,自然有他们的长处和功劳,难道先帝宾天,百日未满,这三个人就会变得一无可取,十恶不赦?
岂不是太不可思议!倘又说,这三个人本来就是坏蛋,根本不该重用,那不就等于指责先帝无知人之明?
这些论调,在前一两天已可听到,等肃顺的人头落地,说公道话的就越发多了。当然,那只是私下谈论,但已足可使恭亲王不安了。
有御史上谕,一再强调的是祖宗家法,说“今上”行事,有违先帝本心,对于士气民心,大有影响,而“今上”童稚,大政出于议政王,这样,谁应负责?不言自知。
肃顺三人的死,竟然有如此的的影响力,这是慈禧所没有想到的。+h.o/n\g+t-e~o¨w^d?.~c~o^m¢非议议政王更是她所不能容忍的事,必须想办法尽快平息此事。
次日上朝议政,议政王首先就陈明了今后,当以安定政局,激励人心的这一番意思。两宫太后,自然准奏,立即拟旨进呈。此外还有许多例行的政务,也都一一依议,很快地处理完了。
慈禧拿出那份折子,问道:“六爷,这份折子上说的是真吗?”恭亲王接过来一看,没想到竟然有人把这事直接捅到了两宫这里。
他想了想说道:“当然以安定人心为本。对宗室要赶紧安抚,别让肃顺他们的余党,有挑拨离间的可乘之机。”
恭亲王急忙解释说道:“就算他们有儿子,也不一定可以承袭。照规矩,由本房近支中挑贤能的袭封。”
慈禧太后的神态,忽然变得异乎寻常的郑重。这一来不但恭亲王和全班军机大臣,要屏息静听,连慈安太后都张大了眼望着她。
慈禧用手绢擦一擦鼻子,接着又说道:“先帝也跟我说过,当年在书房里的故事,说哥儿俩,琢磨出来刀法跟枪法的新招儿。老爷子给枪赐名‘棣华协力’,给刀赐名‘宝锷宣威’。”
这段话倒是不假,同时慈安太后也听大行皇帝谈过,所以点点头说:“不错,有这个话。”
这一来好象是替慈禧作了证,她便越发讲得煞有介事了:“先帝十几丧母,全靠康慈皇太后抚养,所以弟兄之间,他跟六爷的情分,是别的兄弟比不了的。
去年秋天逃难到热河,把个千斤重担,扔了给六爷,洋人不大讲理,六爷主办抚局,不知受了多少委屈?京城里转危为安,可真不容易,按理说,应该像当年雍正爷待怡亲王一样,给个‘世袭罔替’。”
听得这最后一段话,连慈安太后在内,无不诧异,但虽是可疑之事,因为一则太后之尊,二则死无对证,谁也不敢表示不信,只睁大了眼,静等她继续往下说。
慈禧太后停了一下,看着恭亲王说道:“先帝病重,肃六阻拦不赞成!但我把这话记在心里了,先帝还说等回了京,再降旨。那时,肃六要反对也没用了!”
原来先帝还有这段苦心!包括恭亲王在内,谁也不能尽信她的话,唯有忠厚的慈安太后,认为先帝是个重感情的人,而慈禧也没有捏造的必要,所以接着她的话说:“既然这个样儿,那咱们得照先帝的旨意办!”
慈禧太后看着桂良吩咐:“桂良,你叫人写旨来看,恭亲王世袭罔替,食亲王双俸。特别要声明,这是先帝的遗言。”
桂良还未答言,恭亲王已含泪在目,俯伏在地,碰头辞谢:“臣不肖,有负先帝的期许。实不敢当此殊恩,请两位皇太后,千万收回成命。”
不想错过《宫锁帝梦》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