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125 选后(1/2)
最后一句话激发了荣寿公主做姐姐的责任,然而依旧不便明言,只这样答道:“寻常人家有这么一句话:”娶妻娶德,娶妾娶色。?2:?@8]/.看¨a\书×网?` ?免?费*?阅%?读?{′‘立皇后总以德行最要紧。“
皇帝还想再问,只见小太监匆匆奔了过来,知道有事,便看着他问:“是两位太后找朕?”
在太监面前,荣寿公主不肯疏忽对皇帝的礼数,请着安答一声:>
志端死了!
大格格从前年指配给她嫡亲表兄,六额驸景寿的长子志端,不久成亲,新郎才十五岁,生得瘦弱,兼以早婚,不过一年多的工夫,弄出个咯红的毛病,看样子怕不能永年。设或不幸,这一头自慈禧一手所主持的姻缘,竟是害了大格格的终身!
六天后,这个消息很快地传到养心殿,皇帝正在用膳,一听便搁下了筷子,尽自发怔,随便小太监如何解劝,皇帝只是郁郁不欢。
上书房也无精打采,惹得李师傅又动声色。.优/品¨小?说^网+ /追?最`新¨章!节/太监们心里非常着急,不知怎么样才能把皇帝哄得高兴起来。
比较见效的就是谈到宫外的情形。
听到讲庙会、讲琉璃厂、讲广和居、讲大栅栏的戏园子,皇帝常常能静下心来听,问东问西,有不少时间好消磨。
他心目中最向往,甚至最佩服的就是载澂。不说外面的情形他懂得多,就在书房里有他在一起,一定也十分有趣。
于是他跑去跟慈安太后要求,下懿旨派载澂在弘德殿伴读。
这个机会是指跟慈禧太后商量,却想不到有个意外的机会,年底下翁同龢的老母病故,照例奏请开缺。
这一下为两宫太后及恭亲王、文祥、李鸿藻带来了极大的难题,皇帝的功课正在紧要关头,而三位师傅中,徐桐根本不受重视。
只为尊师重道起见,不便撤他的“书房差使”,他也就赖在弘德殿,俨然以帝师自居。`我+地^书¢城+ ¨蕪/错`内·容*
李鸿藻则因军机事繁,不能常川入值,最得力的就只有一个翁同龢,偏偏就是他不能出力。
于是只好将上书房的师傅林天龄调到弘德殿行走,而载澂也就顺理成章地跟到弘德殿去伴读。
一过了年,上上下下所关心的一件大事是立后,两宫太后,各有心思。
凤秀姓富察氏,隶属上三旗的正黄旗,他家不但是八旗世家,而且是满洲“八大贵族”之一。乾隆的孝贤纯皇后就出于富察家,在康、雍、乾三朝,将相辈出,煊赫非凡。
到了傅恒、福康安父子,叠蒙异数,更见尊荣。凤秀的女儿,论家世,论人品,都有当皇后的资格。
慈禧太后已经盘算了不少遍,慈安太后凡事退让,皇帝不敢反对——而且她也想不出皇帝有反对的理由。
唯一的顾虑,就是外面都看好崇绮的女儿,则一旦选中别人,或许会引起许多闲话,叫人听了不舒服。照现在恭亲王的话看,大家都能守住本分,不敢妄议中宫,则自己的顾虑,似乎显得多余了。
西边的太后这样在琢磨,东边的太后也在那里盘算。她的想法正好跟西边相反,看中的是崇绮的女儿。
这是真正为了皇帝,她自己不杂一毫爱憎之心,但是,她也想到,如果皇帝不喜此人,则虽以懿旨,不得不从,将来必成怨偶,所以她得找皇帝来问一问。
皇帝感激慈爱,不由得就跪了下来:“皇额娘这么替儿子操心,选中的一定是好的。”
皇帝今年十七岁,慈安太后怕他嫌说娶个“姐姐”回来。
而皇帝的心思却正好不同,他经常独处,要担负许多非他的年纪所能胜任的繁文缛节,有时又要独断来应付若干艰巨,久而久之,常有惶惶无依的感觉,所以希望有个象荣寿公主那样的皇后,一颗心好有个倚托。
而且听说崇绮的女儿,端庄稳重,诗书娴熟,闲下来谈谈书房里的功课,在把自己得意的诗念几首给她听听。
就象赵明诚跟李清照那样的生活,就可以制一副楹联,叫做“天家富贵,地上神仙”,这副楹联,就叫皇后写。
久听说崇绮的女儿写得一手很好的大字,本朝的皇后,还没有深通翰墨的,这副对联挂在养心殿或者乾清宫,千秋万世流传下去,岂非是一重佳话?
想到这里,皇帝异常得意,“大一两岁怕什么?”他不假思索地说,“圣祖仁皇帝不就比孝诚仁皇后小一岁?”
皇帝不以为嫌,那真是太好了!
慈安太后非常高兴,于是为皇帝细说她看中这位“皇后”的道理,她是怕皇帝亲政以后,年纪太轻,难胜繁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宫锁帝梦》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