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六章 火灾(2/4)
的旁观,而似沐天恩这样被蒙在鼓里的,还以为自己尽了心,为妹妹报仇了呢。
沐天华的死,在京城中没有引起多少议论。顶多说一声“可惜、可怜”了,毕竟跟端王十多年私情,好不容易等到端王登基了,还没等到正式册封就死了,命太不好。而端王为此辍朝一日,悲恸哽咽数次,赢得多少人感叹帝王多情。
也就感叹几声而已。
皇帝要是敢辍朝三日试试看!为一个女人不顾家国大事,不被御使雪花般的奏折淹没才怪。好在有惠安太后的提醒,端宸(端王)及时收敛了不该有的情绪,第二日就正常上朝了。
众朝臣见端宸精神尚可,处理繁复的事务头脑清醒、肯听大臣的劝谏。都觉得必然是有道明君了。谁也不知他的心情难以言喻。牺牲霓裳,是他登上帝位必要的考验之一。一边是江山,一边是女人,相信所有男人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何况这个女人早过的最美、最诱人、最纯净的时候。相识三十载。¢n′e-w!t¢i^a′n.x_i!.!o·r-g·他自觉得将一片真心给了霓裳,此外物质上也不匮乏,极尽呵护。其他任何女人都无法比拟。霓裳在俞锦熙回来之前,对他毫无二心,全身心的爱慕、信任、依赖。可俞锦熙回来之后,明显心思多了,杂了,偶尔看他目光带着一丝怨艾。怨什么呢,当初她不走。他还能强制把她从俞家带走不成!
端宸不断给找理由,让他的心灵相信这个选择是正确的。看,他成了皇帝,他的母妃成了太后!他的儿女成了公主、皇子,将来他的子孙会继承大周的皇位。世世代代永存,这是一个女人能相提并论的么?
当然不能!
所以,他的做法是对的,错了他也不会后悔!霓裳的牺牲,他会永远记得!并且感激。“沐天华”尚未下葬,新皇帝请太后下了懿旨,册封“文华真人”为“华嫔”,名列九嫔之一。以沐天华嫁过人,且不堪的名声来看。这算是皇帝“厚道”“念旧情”了。
连沐天华的胞兄安庆侯沐天恩都上表感谢有了名位,沐天华至少可以葬在皇陵,百年后在端宸的身旁有一个小小的位置,供后人香火了。
对此,俞清瑶觉得无比讥讽。
一生的痴恋,就换来这个?她不知道。若是母亲沐天华活了过来,会怎么看她的情郎。至少她自己,是绝对不能忍受!宁可同归于尽,也不能接受挚爱的人踩着她的尸骨爬上至尊之位她在地下,死后魂魄无依,他倒好,享受万民爱戴,成为权力顶峰的帝王!
若如此,还不如一早不要“爱”。这种“爱”,比世上最残酷的“恨”还可怕。
反思母亲的失败,俞清瑶再一次感慨自己幸运的选择了景暄。景暄虽然看不见,可他性情温和善良,又不失机智敏锐,对她一心一意,得夫如此,还有何求?
她只愿早一日能获得心灵上的解脱,跟景暄逍遥天下,做一对自由自在的夫妻。再没有任何世俗的拘束约束。
梦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总是惨淡。
俞清瑶想要探查母亲的真正死因,就不敢露出一丝苗头,假装对端王府发生的火灾十分在意,密切关注案发后的相关人员。暗地里,却找上了俞子皓。挂完抹角的问询他有关母亲在世时的消息。
若问俞子皓对生母的死因知晓不知晓?恐怕天知地知,他自己知道了。外人是绝对无法从他的口中得知真相的。
俞子皓满面悲伤,说自己忙于考试,中了进士日日后跟其他的同年联络,此外,还有怀孕的妻子以及不到两岁的幼儿整日间忙得团团转,忽略了生母,已经很久没有跟母亲见面了。
应该说,自打母亲进了端王府,跟外面的联系就少了。她在端王府过的好不好,心情愉快不愉快,传出来的信都是“喜悦”的。又不能进去待上几天,亲眼目睹,真假是无从得知。
说话中,俞子皓还流下了眼泪,似乎很后悔没有在母亲活着的时候多陪伴。
俞清瑶也不知该不该相信弟弟的话。总体而言,她是偏向“相信”的,因为她觉得母亲活着,对俞子皓利大于弊。他应该不会丧心病狂到巴望生母去死。
可跟俞子皓一番谈话等于没说,一丁点有用的消息也没得到,接下来可探查的目标就更少了。安庆侯沐天恩是压根不知情的到如今,俞清瑶才觉得幼年觉得无所不能、高大伟岸的舅父,形象彻底轰塌了,真的是没有任何政治才能,和敏锐的目光啊!轻易的被人玩弄股掌之中。
和舅母叙旧中,话风中偶尔透露一点对沐天华死因的疑惑,吓坏了杜氏。她紧紧的握住俞清瑶的手,担忧的让她放下“不该有的心思”。
“你娘已经不在了,再去纠结这些有的没的,有何用处!好孩子。你一直是聪明孩子,当知晓‘趋利避害’四个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古代剩女重生记》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