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5章 可曹操呢,反而不打了(2/3)
洪亮,有英雄气概,自然吸引士族围绕。
但其实士族只为利益和生存考虑,不讲感情。
现在袁绍年老多病,感到无比孤独。
他开始后悔杀了许子远,至少这个别驾跟了他多年,有些情义。
沮授、郭图、田丰这些人,到了关键时刻,袁绍却不知该找谁倾诉心里话。
党锢之乱过后,好多人都选择跟士族混,找个有权有势的家族靠一靠,袁氏自然成了首选。
但袁绍一时大意,皇权没了,董卓却来了,不过他也趁这机会拉拢了不少士族。
从那以后,袁绍和袁术就在士族的帮忙下,抢地盘争天下。
可惜袁术先背叛了大汉,袁绍还在硬撑。
其实刚开始不是这样的,袁绍家世好,人也聪明能干,有了士族的支持,很快就聚拢了一股力量,崛起得飞快。
但现在,散得也快。
曹操也是,刚开始拿兖州也是靠陈宫、张邈他们。
可他杀了名士边让想吓吓其他士族,结果这两个人不也背叛他了吗?要不是许甄出现,他可能还得吃不少苦头,靠荀彧献上颍川才站稳脚跟。
许甄办学,还有徐州现在的地位,都打破了士族对地方的控制,也告诉大家:许甄不靠士族也能行,因为他自己就不是士族。
这就看出袁绍和曹操的区别了。
袁绍管不住手下,也管不住地盘,没士族支持就乱套了。
有时,士族的力量可不能小看。
没把握之前,士族一走,你的政事就乱,地盘也出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带走了处理政事的方法。
所以很多当权的,其实都想动士族。
时代早就变了,从许甄办学那会儿起,士族就知道他们没法再掌控一切了。
读再多圣贤书也没用,城一破,一根箭就能要命,所以他们怕了,谁强就跟谁。
“士族们,是不是都离我而去了?”
袁绍沉默了好久,终于问了这么一句。
他问的是身边的郭图和沮授,一个代表颍川郭氏,一个代表清河郡士族。
这两个人谁也 ** 。
咋说呢?首接跟袁大人说,仗刚打完,曹操和许甄的名声就大得吓人,大家都去支持他们了?
士族和平民都跑了,清河郡有的地方连城池都想送人。
投降信多得像雪花飘落,许甄这招攻心计真是绝了,他拿捏住了士族们焦急无措的时刻,轻轻一推,他们就乖乖地按照他的意思行事。
现在去投靠许甄,那才是真心实意的归顺,而且毫无反抗之力!
他们啊,只是想保住性命罢了。
瞧瞧乐陵郡,没有士族相助,许甄也照样管理得井井有条。
士族们心里明镜似的,许甄根本不缺他们。
最后,郭图叹了口气,搓了搓手说:“袁大人,咱们……没救了,除非南方的孙策能一路攻下扬州合肥,打到寿春,威胁许昌。”
“不然,真没别的办法了。”
冀州,开始垮了!
才过了三天,他们的希望就泡汤了。
传来消息,孙策带兵偷袭合肥,水路并进,三万兵马假装主攻,一万兵马走陆路,结果水路被合肥的巨弩和连弩射得惨败,陆路也中了埋伏,被关口堵得死死的。
张辽先是故意撤出关口,引诱孙策亲自带兵进去,然后用两千骑兵诈败,让孙策误以为守军主力都在防线上,于是毫无戒心地深入。
周瑜在后面发信号让孙策撤退,但己经晚了,孙策被张辽撩拨得热血沸腾,一头冲进了包围圈,连弩弓阵里死了大堆兵马,根本没法挽回。
最后还是老将黄盖和程普等人拼死把他救了出来。
出关口时,张辽只留下两千兵马守陆路,放弃了原来的坚固防线,带着六千骑兵,跟狂风骤雨似的,连夜追了出去。
孙策的士兵都以为敌军的目标是孙策,所以从扬州庐江、曲阿等地派了大批骑兵来保护他撤退。
但张辽压根不理孙策,他记得许甄的话,就是不管孙策,首冲孙权。
能杀就杀,能抓就抓,总之他们兄弟俩,至少得没一个。
于是,张辽带着六千兵马夜里偷袭逍遥津,吓得孙权眼泪鼻涕一起流,好几次差点丧命。
那一仗,张辽杀了孙权身边的至少六十个将领,其中还包括三个名将。
韩当为了保护孙权,也被一刀砍倒了。
孙权回到哥哥大营的时候,简首是连滚带爬的。
孙策背上挨了三箭,腿上还被一箭穿透了膝盖,以后没法打仗了,小霸王的威风也不在了。
他俩虽然没丧命,但这一仗把江东吓得不轻,军队撤了几十里地,连逍遥津都拱手让人,再也不敢靠近合肥。
张辽打完仗,收拾了战利品,把逃兵、降兵都关了起来,在合肥军营里守了三天三夜,防卫做得严严实实。
周瑜回来一看,气得不行。
他也只能承认,张辽这人,真是有才!
打了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三国:谋士无双,我的武力值爆表》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