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2章 到了幽州一卖(1/3)
学堂里培养的人才,都成了各地的掌柜,忙着算账。/零~点!看¨书^ *芜,错\内′容?
快年底了,各地都在忙着运钱算账,徐州下邳的总堂也是。
许甄走进内院,看见诸葛亮和郭嘉正忙着呢,贾诩则悠闲地在门口晒太阳,秋天的太阳挺暖和。
“大人,”
贾诩见许甄进来,连忙起身。
这些年,他脸上皱纹多了,但性格还是像个小孩子,气质没变,不说话的时候,都找不到人。
贾诩五十三岁了,他儿子贾玑、贾穆都当官了。
黄忠和贾诩年纪差不多,身体硬朗。
他儿子黄叙当了参军,跟着典韦。
黄忠让儿子自由发展,黄叙小时候身体弱,但被名医治好了,这六年天天练太极拳和五禽戏,身体棒了,力气也大了。
箭术是黄忠亲手教的,黄叙箭术跟他一样好。
现在许甄手下真是人才济济。
听到贾诩的声音,诸葛亮惊喜地抬头,“主公,今年真是赚大了!”
郭嘉也激动,“以前我觉得经商丢人,现在却觉得挺好。
青州那边的账我都理好了,今年收益多了三成,黄金三百二十万两,白银七百万两,可以给百姓分一成,剩下的入库。”
许甄淡定地说:“这些不算啥,金银在咱们这儿还只是内销,得从外地挣到更多物产和商品,才算真厉害,不然咱们只是在小圈子里转悠。”
“不过,”
诸葛亮收起笑容,认真地讲,“今年钱庄要是能让百姓多分点钱,确实是件好事,他们明年干活肯定会更有动力。”
郭嘉也是一脸疑惑。
虽说以前也想过在青州、徐州试试这办法,但收益不多。
今天算了算青州的账目,才发现各地钱粮都挺充裕。
这确实是好事,乱世里粮食就是命根子,大家都拿粮食当钱使,赚来的金银都得换成粮食,活下去全靠它。
这是最无奈也最残酷的现实,乱世里老百姓日子难熬,哪有什么商品可言。
领地开始考虑货币、银子这些事儿,就说明粮食多得是,百姓不挨饿了,才能想别的,比如工业、商业。
基本生计不愁了,大家心情也轻松多了。
青州、徐州那边,通过运河能和江东、荆州交换物资。?叁,叶¨屋. ¨免·沸+岳\黩,
还能买到西川的桑梓呢。
青州原齐国那块地方,盐商多,能卖精盐,日子一长,商品就丰富起来了。
“明年,咱们得把海上航道打通,”
许甄沉稳地说,“不然卖到幽州胡市去,赚头不大,商品也不全。
往南就是荆州、江东。
反正咱们的冶铁技术,废铁都能卖,纸张也一样。”
许甄改良了印刷术,徐州那边纸、毛笔、墨都流通开了,文学水平也提高了。
这都是科学院的成果,工匠们忙活了好几个月,庞统也费了不少心。
纸张出来,大家都以为贵,其实不贵,市场上都是成捆地卖。
儒生、隐士们写策论、经学、经典、地志、农耕的书,啥样的都有。
书写在纸上,能卖不少钱,也能换东西,外地的特产,也慢慢在徐州流通起来。
许甄这话,让郭嘉和诸葛亮看到了更多希望,也许徐州、青州的世家也都看到了。
“那今年还办不办宴会庆祝?”
“办!”
许甄笑了,“当然办!我是觉得不够热闹,但这些钱,足够庆祝了。
对我来说,这不算啥成就,毕竟没赚钱嘛。”
许甄说道:“你们想想,我本来就是青徐两地的头儿,子龙管青州,我守徐州。
钱就那么多,外汇没进来,我就图个不亏。
我跟百姓不同,赚不到外面的钱,其实就是把咱们地界的钱倒给百姓用。”
“嗯,这话对头……”
诸葛亮和郭嘉一听,苦笑起来,忙了一年才明白,钱庄还是得靠贸易才行。
咱们这做法,说到底就是让百姓挣钱,交了税再让他们赚回去,这样货物就更充足了,百姓也有更多发展空间。
也不能说白忙活一场。
看来,要学的还多得很。
以前那些儒生,觉得读书最要紧,商业就是耍嘴皮子,抠门计较。
现在看来,这商业越来越有意思了。
咱们地界的百姓日子过得好,许甄功劳不小。
许甄以前说过:“生命会自己找出路。`幻.想!姬′ ?最-歆~漳^结\哽+鑫¢快!”
啥货物,只要卖出去,有价值,转手多少次价值都在,交易自然就有了,不用担心卖到江东、荆州、幽州那些敌对地方,除非他们正打仗。
“年底开始,咱们许家的货打上标记,就叫许印,打在货船和商队的货上,别人一看,就知道这货是我许甄保的。”
“对啊!这招绝了!”
诸葛亮很高兴,“这样一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三国:谋士无双,我的武力值爆表》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