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56 章(2/3)
好书推荐:
钱多些,家家都能吃上一天三顿的大白饭,他们村子里就有一个屠夫,隔三五天杀一头猪,猪肉不用外销,本村人就能买完。”
百年前建十二间大瓦房的富商已经没了,他后人还在,听闻生意比那富商做得更大了,后人如今住在皇城,天子脚下。每年呢,那家后人都会差使人回乡,给村里一笔祭祖费、修缮祖坟、老宅的费用。干这些修缮活计肯定从本村找人嘛,工钱高,活儿也不难,天长日久的,一年年积攒下来,那村里子的人们日子当然好过了。姜迎花脑筋急转,心想:这么有钱的一个村子,岂不相当于县城内的市场了? 隔了几日,她便放下集市的生意,跟着表哥陈乘文出西城门,向着府城的方向,一路踩点,一路规划出了一条新线路。新线路有包括十二宅在内的五个村子。试行售卖了一段时间后,生意不错,这条线路正式确定了下来,到如今已经经营了几个月。他们拦着姜迎花不让她再送去平时那个岔路口,姜迎花便停下步子在巷门口目送他们一段,搓搓手,回了姜家。早晨做了豆腐,灶屋一灶膛火烧得很旺。现下没添柴了,灶膛里仍剩着一灶红彤彤的余烬。她熟练地坐到烧火凳上,却没像前几天一样揣着手打盹,反而从怀里摸出了一本小账册,拿了一块自己削尖的炭在上面算起了账。年底了,昨天姜迎花听说外头酒楼、店铺都开始盘年底的账了,才恍然想起自己也该把自家做的小本买卖总一总账。不仅要弄清楚自己究竟赚了多少钱,还要根据收益来决定给帮工的表兄弟们准备多少年终福利。天冷,眼下已非农耕时节。不是农耕时节地里就没有收成,没有收成城外多数人家就不乐意花钱买零嘴了。天气恶劣,生意又不太好,加上今晨差点滑倒这一遭,姜迎花觉得不如早些把账统出来,早点准备好表兄弟们的年终福利、年终奖,待汨阳县落下今冬第一场雪,就将城外今年的生意彻底关停,明年开春再续。姜迎花前世就是干会计的,做了几十年的账。打做生意以来,她月月总账,每笔出入都算的清楚,记得明白,现在总账,不过是把前面的月账复核一遍,半个时辰不到,年账已经总清楚了。除去各种成本、工钱,今年一年营收的纯利润是二百四十五两银子整。虽然总账显示今年赚了这么多钱,但是目前姜迎花手头只余了二十两。她当然不是个败家的人,是有些大的花销耗去了不少银钱。第一桩:姜迎花从四月起开始请大夫为姜老汉治病,二十两银子一个的疗程,至今为止做了三个半疗程,共花费六十两。这部分钱花得很值,姜老汉讲话通畅了许多,吃饭不再需要喂食,穿夏天、秋天的薄衣服可以自己慢慢穿好。只冬天棉袄较厚,穿衣时需要帮忙扯扯袖子。连拉撒也无需人照顾,给他买了一个木制的马桶,他想方便的时候,自己翻个身,扶着床边的扶手起床,再拄着拐杖或扶着屋子里的扶手就能去解决内急。平时他可以扶着扶手在院子里单独行走一个半来回了。第二桩:两天前,姜迎花盘下了汨阳县主街一个铺面,花费一百五十两。这一百五十两银子包含了那间铺子一年的房租和前店主留下的所有糕点模具。为什么会盘下铺子?理由可太多了。集市摊位小,平时摆卖三四种货还好,一旦货物准备在五种往上,就会十分难以摆放。偏偏姜迎花把豆腐做出了太多种花样,白豆腐、豆腐脑、凉拌腐竹、百叶豆腐、香干、豆浆、油豆腐、豆渣饼……有条件的话,光这些豆制品她都能支个摊儿了,没条件摆,她只能玩现代季节限定那一套:春夏秋冬售卖不同的豆制品。这个模式有好处也有坏处,不一一赘述。除了这许多种类的豆腐,还有麻花、小花片等等她陆续研磨做出来的零嘴、糕点,集市小摊都难以摆下,全部品类都挑着在城外叫卖更是无法做到。总之,她觉得如果有间铺子能摆下她所有的货物,那就最好不过了。前两个月她手头有了余钱便在琢磨开铺子的事,本打算明年开春后再正儿八经找找铺子的,孰料十天前听闻主街有家铺子转让。她专门过去里里外外瞧过那铺子,又宽又深,位置又好的一个铺面,完全可隔断开做两家小门店。前头店主开的转让价是一百五十两,在姜迎花之前,有个买主压价到一百两,店主不愿意转出。而一百五十两的价属实高了。对门朱伯娘家租的铺子——虽然小小一个食肆,位置也不在主街,但是一个月月租仅需五两银子。那家铺子后来又有一个出价到一百一十五两的买主,店主直言,一百五十两,一文不能少。打听了得知,那家店本是做糕点生意,此番把铺子转出去,是连同做糕点的那些模具一块儿出手。前头两个买主想租了这铺子做其他生意,一是觉得那些糕点模具没用,二是算上那些糕点模具也觉得不值一百五十两。于是去了几波看铺子的人,都没谈拢价格。那铺子面积大,可隔做两间,一间卖零嘴,一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六旬老太的东施体验记》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