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143 章 七补养生法(2/3)
小白冰箱里那堆肉……可不就是动物尸体吗?
看来以后还是要勤快点,现吃现买,不贪便宜,那种打折的菜就不买了。跟街边的老人家买点他们当天采摘的蔬菜好了。
至于肉类,就少吃点。肉当做调味料好了。
想想自己吃了那么多动物尸体,这是认知不足造成的,以后不吃那么多了。
这两天在妈妈这边吃的鸡肉,现杀的,味道实在是太新鲜了,不想回去……
这个地方挺奇怪,水煮的蔬菜居然是甜的。不用添加调味料!
这块土地下面到底藏着什么秘密,为何在其他地方吃不到这种味道?
方小白准备起身走回去,许建秋就给她发一条信息。
许建秋己经习惯怎么做了。
《黄帝内经》:大道至简,最简单有用的“七补”养生法!
道家的养生讲究“天人合一”,认为生命的存在与天地万物、情志饮食息息相关。最自然便是最好。
养生如养花草,树木须顺天时、接地脉、调情治、和气血。
所谓“七补养生法”是中医整体养生观在生活中的运用。
每一种补法都是传统医学的智慧,简单好上手接地气。
一、天补:养阳气
《黄帝内经》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认为人体阳气如同天上的太阳,是生命活动的根本。
天补非药石,乃借自然阳气破体内阴霾。
现在的学生,大多早出晚归,面色青白,没有什么力气,是“阳气郁闭”,所以要让他们课后一定要去晒太阳,晒背。
配合深呼吸,双休日呢,尽量带他们去户外爬山运动,可以升阳刚之气,这样呢,食欲会增加,精力也可以充沛,学习读书,自然也会好。
二、地补:和五脏
中医五行中,地属阴,万物生于地。而人体五脏与自然万物相呼应。
大家都知道,肝属木,对应花草树木;心属火,炎炎为上。夏天要降火;脾属土,主运化;肺属金,司呼吸;肾属水,主体液对应江海泉涌。
我们要多接触自然的山水,可以用我们的感知去觉察,花草的花香,流水的泉音,来滋养我们的脏腑!
一个朋友因婚姻之痛而得抑郁,前阵子陪她晚上逛江边。
吹吹江风, 舒缓一下肝气,一起去爬山,看自然的苍松翠柏,吸新鲜阳离子,最近她说心情好多了。
“天地万物皆有气,人与之感通,肝郁者得木气疏泄,自然条达。”
三、人补:调情志
《灵枢》言:“人以天地之气生,西时之法成”,俗话说: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惊伤肾。
乐观的人能让心阳升腾,而抑郁的人则会肝胆郁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有能量互动的。
我们要尽量跟一些正能量的、乐观的人相处,少跟那些消耗你能量的人在一起,这个不是凉薄,这个是正念之道。
西、静补:养心神
遵从“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心为君主之官,道家主张静以养神。
我们不要过度的外求,会耗散心神,我们要通过独处冥想等,可以使心神内守。
静坐时气息下沉,可引浮澡的心火下交于肾水,达到心肾相交。“静能生阴,阴足则火旺而不燥”。
说白了,就是你的静气多一点,可以浇灭你旺盛的火。
如唐代的药王孙思邈,大家都知道他活有一百西十二岁。
非常的长寿,他的养生之道便有“静补”这一块,清晨静坐庭院,吸天地灵气。晚上内观丹田之气。
平时我们有空也可以练练静坐站桩,让宁静去安抚我们烦躁的内心,以滋养我们的神灵。
五、食补:调五味固后天
《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认为饮食需均衡五味(酸、苦、甘、辛、咸),来对应我我们五脏(心、肝、脾、肺、肾)。
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我们首先要养好我们的脾胃。
饮食尽量清淡,少油少盐,少吃辛辣,吃天然的食物,吃应季的食物。
中医食疗讲究“以形补形,以性养性”,如粗粮属土,可健脾;绿色蔬菜属木,能疏肝。
六、动补:通经络行气血
“久坐伤肉,久卧伤气”,大家都知道运动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大家可以选一两样自己喜欢的、方便的运动形式,可以长期坚持下来。平常运动要注意有氧运动加无氧运动的结合。
可以选择太极拳,八段锦,跑步,游泳等等都可以。
动能生阳,阳生则气血畅。
现在运动并不提倡非常剧烈的运动,它耗气血,也不要动太晚,像晚上八九点钟还在公园里跳操这种方式,中医来讲也是不提倡的。
七、药补:食疗滋补
《黄帝内经》提出:“损者益之,虚者补之”。
我们人有时候因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劳损会导致一些气血不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一个小白的中医之路》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