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3章 你好,1960?不,你好,1961!(4/4)
能要大些……
京郊农村因为默许社员回家做饭,再加上压水井的出现,农民的生活情况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但即使如此,仍有不少老弱没能挺过五九年的冬天。
在这样沉闷、压抑並且无能为力的气氛下,时间进入了一九六零年。
李源的儿子出生了,出生在一九六零年的新年元宵节。
起名李幸,小名,汤圆。
李幸或许是因为名字起的好,所以是幸运的。
娄晓娥不缺营养,不仅因为李源空间里储存了大量鸡鸭鱼蛋和各种蔬菜水果,而且李源还学得一手高明的鲁菜、川菜手艺。
样不断,足以保证娄晓娥日子过的如同神仙一样。
母亲吃的好,母乳就好,李幸养的格外健壮。
不仅娄晓娥,连娄秀都因为妹妹家的饭菜实在太美味,都一直住在家里没捨得离开。
但幸福的只是一个小家,出了家门,整个城市都是一片死气沉沉的。
连四合院里,都再没有什么热闹事了。
阎埠贵那么能算计的主都安分了,没法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家都缺粮,灌水饱,他能算计谁去?
后世之人只能从纸面上得到“粮荒”二字,很少有人能够单凭想像,想到一个数亿人口的巨大国家,绝大多数人口都缺少粮食,处於极度飢饿中是一件何等可怕,也何等悲凉的场景。
大城市还好,总有口稀的。
可偏远地区,特別是农村……
多少逃难的人,倒在了逃荒的路上……
实不忍多言。
所以出了家门后,李源別说玩笑了,连话都很少说。
他是人,是想过轻快的生活,他也有吃有喝,可他不是畜生……
若非有儿子李幸降生,新生血脉的延续,让他得以心灵的慰藉,说不定他非得抑鬱了不可。
很简单的道理,前世甭看网上各种骂战,地域黑,恨不能將祖宗十八辈都骂出来挫骨扬灰,儘管网际网路上大家谁也不认识谁。
可真到了遭遇大难时,绝大多数血脉同胞们的心仍会连在一起,零八年那场大地震,让多少国人泪流不止,心如刀割。
而那时的人们,只是在网际网路、电视上看见。
李源,却身临其境。
真的很痛苦的……
时间仿佛灰白的河水一样缓缓流淌著,李源埋头学习西医,练习中医,儘量避免接触外面。
一九六零年,就在灰色的天空中过去了。
迎来了一九六一年。
只是,这仍旧是灾难深重的一年。
一九五九年较一九五八年粮食减產百分之十五。
一九六零年在此基础上,再减產百分之十五。
到了一九六一年,又减產了……
但好在,李源知道,这是三年中最后一年,到了明年起,粮食就开始以百分之十的增速大幅度增產。
一直增產到六五年,基本上恢復了五八年的粮食產量。
或许仍谈不上有多富裕,但至少再不会有这三年这样恐怖的年份了……
总算看到了希望。
一九六一年十月一日,承天门广场上。
李源抱著儿子李幸,看著高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背面,一个字一个字的教他读: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爭和人民革掵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爭和人民革掵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內外敌人,爭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致敬,我们这个多灾多难,但从不屈服的伟大民族,在歷史的长河中,谱写了多少慷慨悲歌的故事……
……
ps:六千字大章,求月票!千盼万盼,终於盼到了一个畅销,以后估计没啥机会了,加油鸭!
(本章完)
不想错过《重生在火红年代的悠閒生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