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6章 袁绍战败(2/3)
不过十回合,高览的枪杆就被挑飞,他望着城墙上飘落的“袁”字大旗,长叹一声,弃械就擒。
混乱中,袁绍在吕旷、吕翔的掩护下冲出东门,身后只剩下百余亲兵。郭图扶着他翻身上马时,才发现袁熙的胳膊被箭射穿,袁尚的头盔也丢了,发髻散乱如鬼。一行人不敢回头,朝着青州的方向狂奔,身后的邺城火光冲天,喊杀声彻夜未绝。
逃出邺城的第七日,袁绍一行终于抵达青州乐安郡。这座靠海的小城比邺城简陋得多,城墙是夯土筑成的,城门上的铁锁都生了锈。袁谭带着城中仅有的三千兵马出城迎接,看到父亲鬓角新增的白发和兄弟们狼狈的模样,忍不住红了眼眶。
“父亲,您受苦了。”袁谭扶着袁绍下马,声音哽咽。
袁绍摆摆手,踉跄着走进郡守府,一屁股坐在案前,看着桌上粗瓷碗里的粟米粥,突然放声大哭。从坐拥二州之地到亡命青州,不过半年光景,这位曾经的河北霸主此刻哭得像个孩子,泪水混着胡须上的尘土,在脸上冲出两道沟壑。
郭图连忙劝道:“主公莫要伤心。乐安郡靠海,晋军不善水战,咱们正好在此休养生息。再说吕旷、吕翔将军善战,郭援、牵昭将军也忠勇,只要主公振作图强,未必不能夺回冀州。”
袁谭也道:“儿子己派人去北海郡、东莱郡调集兵马,不出三月,定能凑齐五万大军。”
袁绍止住哭声,望着窗外萧瑟的秋风,眼中闪过一丝茫然。他知道郭图是在安慰自己——晋军连常山、邺城都能攻破,小小的乐安郡又能守多久?但他终究点了点头:“好……那就依你们所言,先在此立足。”
此时的冀州大地上,晋军正有条不紊地接收各郡。徐庶坐镇邺城,张贴安民告示,开仓放粮,不到半月,城中便恢复了往日的热闹。赵云、马超率玉龙军扫荡残余的袁军势力,所过之处,郡县望风而降。郭嘉则与诸葛瑾,石韬一起,修订冀州的赋税制度,将区田法推广到各郡,百姓们拿着官府发放的种子时,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麴义的先登营驻守在常山,与庞德的铁马军、李翼的苍狼军形成犄角,防备青州的袁军反扑。周昂的黑龙军则接管了魏郡,甘宁的锦帆营沿着漳水布防,确保粮道畅通。那些被俘的袁军将领,如高览、朱灵、审配、逢纪等人,虽未立刻归降,却都被妥善安置,徐庶每日派人送去兵书,从不提及招降之事。
至公元195年秋末,最后一座顽抗的城池——巨鹿郡的南皮城竖起了降旗。至此,冀州九郡尽入晋王倪风麾下。消息传到凉州安定城时,倪风正在查看新绘制的地图,只见地图上凉州、并州、冀州的区域都被染上了代表晋军的赤色,连成一片横跨中原的广袤疆域。
府中的文臣武将们正在庆贺。满宠捧着新修订的《晋律》,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荀攸则与李严讨论着来年的春耕计划;武将们更是兴奋,赵云、马超比划着枪法,李翼则在擦拭他的宝弓,议论着何时能南下。
“主公,如今我军己据三州,麾下兵马三十万,文有郭嘉、徐庶、贾诩,陈宫武有石山、赵云、马超……”参军捧着名册,声音激动,“放眼天下,再无人能与主公抗衡!”
倪风望着窗外飘落的第一片雪花,轻轻点头:“传我令,即日起,晋王府由安定迁往邺城。”他走到地图前,指尖落在邺城的位置上,“那里,将是咱们平定天下的起点。”
195年冬,邺城迎来了新的主人。晋王倪风的仪仗队从北门进入时,街道两旁挤满了百姓,他们捧着热茶和干粮,看着这位年轻的晋王——他穿着玄色王袍,腰间的玉带镶嵌着七颗明珠,面容俊朗,目光温和,与想象中杀伐决断的模样截然不同。
昔日袁绍的州牧府被改为晋王府,工匠们正在修缮台顶的琉璃瓦,阳光照在新换的瓦当上,反射出五彩的光。府中的案头,摆放着三州的户籍名册和赋税账簿:凉州的战马存栏数比去年增加了三成,并州的铁矿产量足够供应全军甲胄,冀州的粮仓堆得满满当当,新收的粟米散发着清香。
文臣们在议事厅里讨论着朝政:郭嘉建议开凿从邺城到黎阳的运河,方便粮草运输;徐庶主张在常山、巨鹿等地训练新兵,充实边防;荀攸则提出设立太学,选拔冀州的寒门子弟入朝为官。
武将们则在演武场操练兵马:赵云的玉龙军正在练习骑兵对冲,银枪组成的阵线如波浪般推进;马超的骑兵则在演练马射,箭矢密集得能遮住日光;麴义的先登营依旧沉默地劈砍着木桩,每一刀都精准地落在同一位置,木屑在地上堆成了小山。
除夕夜,晋王府摆下庆功宴。八十席酒宴从正厅一首排到庭院里,文臣武将们举杯相庆,酒盏碰撞的脆响与笑声交织在一起。倪风起身举杯,目光扫过众人:“今日之胜,非我一人之功,是在座诸位与三军将士用血汗换来的。”他将酒洒在地上,“愿来年西海归一,天下太平!”
“愿西海归一,天下太平!”众人齐声高呼,声音震得窗纸簌簌作响。
窗外,邺城的夜空绽放出绚烂的烟花,照亮了城墙的轮廓,也照亮了每个人眼中的憧憬。这位占据三州之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穿越三国:风起凉州》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