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1章 三年之后(4/4)
刀。”
阶下的高览忽然插言:“曹操的兵力,当真有三十五万?”他屯守敦煌时,曾截获过曹操的军报,当时估算其兵力不过二十万。
“确然。”贾诩加重语气,“其中十万为常备军,二十五万为‘屯田兵’——农时耕作,战时为兵,虽不及精锐,却胜在兵源不竭。其核心战力有二:一是虎豹骑,二是青州兵。”
“虎豹骑如何?”倪风追问,他久闻这支骑兵的威名。
“虎豹骑由曹纯统领,仅万骑,却皆是百战余生的骑士。”贾诩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此军不披重甲,以迅捷见长,战马皆是三河良种,奔袭速度堪比吕布的走马。虎豹骑曾一日夜追奔五百里,其疾如风,堪称骑兵中的锐匕。”
“青州兵则是另一番景象。”他转向另一侧,“这十万步卒多是青州黄巾降卒,虽不善列阵,却悍不畏死。曹操为其配‘铁脊矛’与‘环首刀’,令于禁、乐进严加操练,去年夏与孙策合兵攻黄祖,青州兵肉搏破城,尸积与城墙齐高,竟无一人后退。”
“谋士武将呢?”郭嘉在旁轻笑,“总不能只说兵马。”
贾诩应声而答:“荀彧居中持重,总理民政,程昱为军师,常献奇策;刘晔善制兵器,毛阶善理农事;武将则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于禁、乐进、李典、曹纯等”
贾诩顿道:“此等文臣武将,聚于曹操麾下,如众星拱月,实乃劲敌。”
“孙策据江东六郡,虽地盘稍小,却如潜龙在渊。”贾诩展开另一幅舆图,江南的水网如血脉般密布,“六郡即吴郡、会稽、丹阳、豫章、庐陵、庐江,人口二百五十万,多是越人与汉人杂居,经孙策父子两代经营,己不复昔日蛮荒。”
他指向吴郡:“吴郡治所吴城,如今人口五十万,城郭沿太湖而建,东西十二门,皆通水道。城中商船千艘,北通徐州,南抵交趾,船上所载的青瓷、丝绸、茶叶,在中原能换十倍之价。孙策在此设‘市舶司’,专管海外贸易,去年仅珠玑一项,便得银十万两。”
“其军力近二十万,以水师为核心。”贾诩的声音转向沉凝,“周瑜为水师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此二人一善战、一善谋,堪称江东双璧。水师战船两千艘,其中‘楼船’五十艘,高十余丈,可载甲士五百,船上设‘拍竿’,以巨木为杆,末端系铁球,能击碎敌船;‘走舸’千艘,轻便迅捷,专司袭扰,去年曾夜袭黄祖的江夏水军,焚船百艘而还。”
“步骑如何?”马岱问道,他巡守西域时,曾与江东的商队打过交道。
“步骑七万,多驻守江北庐江郡,防备曹操与刘表。”贾诩答,“孙策亲率的‘猛虎营’尤为精锐,将士皆披朱红软甲,善使短刀与弓弩,常乘船突袭,登岸如履平地。去年冬,刘表遣文聘攻庐江,孙策以猛虎营夜渡长江,绕至文聘身后,斩将三员,迫使荆州军退避百里。”
他补充道:“江东的粮草多来自豫章郡。此郡土地肥沃,鲁肃在此推行‘稻田法’,令士兵与百姓共耕,亩产达两石五斗,去年得粮二百万石,足够水师三年之用。豫章的铜矿亦极丰饶,孙策设‘钱监’,铸‘大泉五十’钱,流通于江表,连曹操都不得不许此钱在兖徐使用。”
“曹孙联盟能维系至今,全赖‘互市’二字。”贾诩放下竹简,殿内的空气仿佛凝重了几分,“曹操以兖徐的铁器、粮食换江东的木材、丝绸;孙策则为曹操提供水师护航,确保其沿淮河运粮的船队安全。去年秋,刘表欲断曹操粮道,周瑜率水师溯淮而上,与荆州军大战于寿春,焚其战船百艘,可见盟约之坚。”
他举例道:“曹操麾下的‘庐江铁矿’,所产精铁多运往江东,周瑜用以打造水师的铁锚;孙策的‘会稽造船厂’,造出的‘海船’能远涉重洋,曹操用此船与辽东公孙度贸易,换得貂皮与战马。二家虽各怀心思,却知唇亡齿寒,故而能相安无事。”
倪风忽然抬手,指尖落在舆图上的寿春:“此处是二家会盟之地?”
“正是。”贾诩点头,“寿春城横跨淮河,如今由二家共管,曹操驻兵城西,孙策驻兵城东,中间设‘盟坛’,坛上刻盟约全文,每年春秋二季,二家必遣使在此会盟。去年盟会时,曹操赠孙策‘九锡弓矢’,孙策回赠曹操‘江东明珠’,一时传为天下笑谈,却也显其联盟之稳固。”
日光己过正午,议事厅外传来玉龙军换岗的甲叶声。贾诩将竹简卷好,躬身道:“主公,天下大势己明:汉帝联盟据西、南,曹孙联盟扼东、南,我军雄踞北方,三足鼎立之局己成。建安五年的春天,这盘棋,该落子了。”
倪风未言,只是伸手按在案上的“破阵刀”刀柄上。刀鞘上磨白的缠绳下,似乎有暗红色的纹路在流转——那是多年前斩杀黄巾时,浸透刀鞘的血痕。殿外的风忽然大起,吹动檐角的铜铃,叮当声里,仿佛能听见远方的战马嘶鸣,正从兖徐的平原、江东的水泽、荆襄的群山,向着邺城汇聚而来。
不想错过《穿越三国:风起凉州》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