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9章 坚壁与反击(1/2)
霜降那天,日军的“秋季大扫荡”如期而至。/w?o!s!h!u·c*h_e?n~g,.·c!o*m¨侦察机像只铁鸟,在汾西县的上空盘旋了三圈,机翼下的炸弹舱门闪着冷光。陈峰站在军事学校的瞭望塔上,手里捏着张紧急绘制的地形图,图上用红笔圈出了日军的三个主攻方向——显然,他们盯上了这片长势喜人的根据地。
“通知各营,”陈峰的声音透过铁皮喇叭传遍山坳,“玉米地留一半做掩体,另一半立刻收割,玉米粒连夜脱粒入窖;兵工厂的机床拆下来,往九曲沟的山洞里转移,只留老李的铁匠炉,继续赶制手榴弹。”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晒谷场旁的水渠,“二柱,把水渠的闸门打开,让水漫过东边的开阔地,做成泥沼屏障。”
老王带着一营在玉米地里忙碌,士兵们用刺刀把粗壮的玉米秆砍倒,交叉搭成掩体,垄沟被挖成深半米的交通壕,壕底铺着豆秸,踩上去悄无声息。“陈旅长说了,这玉米秆能挡子弹,”老王抹着汗,给新兵示范如何在掩体后架设机枪,“日军的三八大盖穿透力强,但打在玉米秆上,力道能减七成。”
兵工厂里一片紧张的叮当声。小林正指挥着俘虏和铁匠们拆卸车床,机床的地脚螺栓被拧下来时,溅起的铁屑落在他胸前的小红花上。+0`0·小,说′徃+ *埂+歆_最.哙\“这台车床得用八个人抬,”他往轴承里抹了最后一把机油,“山洞里的石台上垫了棉絮,不会震坏齿轮。”小马抱着刚装好的迫击炮弹往地窖跑,炮弹上的“必胜”红漆被他的体温焐得发亮,“三十发炮弹,够他们喝一壶了!”
军事学校的学员们成了防御主力。小李带着二十个学员,在开阔地边缘埋设地雷——这些地雷是用日军的罐头盒做的,里面塞满了兵工厂自制的炸药和碎铁片,引线连着玉米秆,只要日军一绊,立刻炸成个铁花团。“陈旅长教的‘纵深布雷’,”小李用草叶盖住地雷的拉环,“头道雷炸骑兵,二道雷炸步兵,让他们进得来,出不去。”
傍晚时分,日军的先头部队闯进了根据地的边缘。骑兵队踏着烟尘冲在最前面,马蹄子刚踏进开阔地,就陷进了没膝的泥沼——二柱打开的水渠水,把这片平地变成了烂泥潭。“开枪!”老王的吼声在玉米地里炸响,机枪从玉米秆掩体后喷出火舌,日军的骑兵在泥沼里动弹不得,成了活靶子。
后续的步兵踩着同伴的尸体往前冲,却被玉米地里的冷枪打得抬不起头。·鸿_特!小^税-王^ !已.发*布!醉`薪-章.节_一个日军小队长举着指挥刀,嘶吼着要突破掩体,刚迈出两步,脚下突然“轰隆”一声——小李埋设的罐头地雷炸了,碎铁片混着玉米粒漫天飞,把他的军大衣撕开个大洞。
“往北边撤!”日军指挥官见势不妙,调转方向朝兵工厂扑去。但等待他们的,是老李铁匠炉里刚出炉的手榴弹——铁匠们把烧红的铁球裹上炸药,用麻绳捆成束,士兵们拉开弦就往日军堆里扔,铁球炸开时带着灼人的温度,烫得日军嗷嗷首叫。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九曲沟。日军的工兵带着炸药包,想炸开山洞里的兵工厂,却被军事学校的学员们用“口袋阵”围住。学员们依托着预先挖好的交通壕,交替掩护着扔手榴弹,小马亲自操起迫击炮,三发炮弹精准地落在日军的炸药堆旁,引爆的连环爆炸震得山沟里落满了碎石。
“撤!快撤!”日军终于扛不住了,拖着伤员往山口退。陈峰站在瞭望塔上,看着日军溃逃的背影,突然下令:“骑兵连追击!用他们自己的马,驮回咱们的玉米!”老王带着骑兵冲了出去,马背上的日军军粮袋被戳破,白花花的大米撒了一路,而骑兵们的马背上,很快堆满了从日军驮队里缴获的罐头和布料。
战斗结束时,月光把战场照得惨白。陈峰踩着满地的弹壳和玉米秆,走进被炸毁的玉米地。有几株没来得及收割的玉米,穗子上还挂着弹孔,却依然挺立着。“把这些玉米秆捆起来,”他对士兵们说,“晒干了能当柴烧,根须埋回地里,是最好的肥料。”
兵工厂的山洞里,小林正用游标卡尺检查回收的枪管。有几根被炸得变了形,但他眼里没有沮丧,反而闪着兴奋:“这些枪管能熔了重铸,掺上日军炮弹壳的钢,能打出更硬的刺刀!”他的笔记本上,画满了新的武器草图,其中一个是用自行车链条改的机枪,旁边标着“射速每分钟60发”。
军事学校的课堂第二天就恢复了上课。黑板上添了新的内容:“玉米秆掩体的防弹系数”“泥沼障碍的最佳深度”“罐头地雷的改进方案”。陈峰指着黑板上的战斗总结,对学员们说:“这就是最好的教材——咱们种的每棵庄稼,造的每件武器,学的每个战术,都是保家卫国的底气。”
周边的村庄听说根据地打退了日军,纷纷派代表来求援。张家庄的村长牵着两头牛,说要加入开垦荒地的队伍;李家坳的妇女们带来了纺好的线,想换些手榴弹防身。陈峰把他们领到新开的荒地上,指着轮作的玉米和豆子:“只要咱们拧成一股绳,就算日军再来十次,也夺不走咱们的土地和希望。”
深秋的风里,弥漫着粮食和硝烟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亮剑之崛起之路》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