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3章 塞上丰碑 长安诏至(1/2)
贞观八年的深秋,定襄新城沉浸在丰收的余韵中。_躌′4,看+书. +无.错-内·容-金黄的粟垛映着夕阳,空气里飘着新麦的甜香和砖窑的烟火气。
李玄站在“安民署”的窗前,望着他亲手缔造的这片“塞上江南”——阡陌纵横,屋舍俨然,社学的书声与市集的喧闹交织成独特的生机乐章。
“爹!看我的新马鞍!”一声带着塞外风尘气的清亮呼喊响起。六岁的李稷像头矫健的小豹子冲进署衙,黝黑的小脸淌着汗,眼睛亮得惊人,手里举着一个装饰着简单皮扣和铜钉的马鞍。
他身后跟着一脸欣慰又隐含忧色的老管家李忠。
李玄转过身,脸上漾开真切的笑意。他伸手揉了揉儿子汗湿的头顶:“好小子,哪儿弄的?”
“巴特尔他阿爹打的!我用上回射的兔子皮换的!”李稷挺起胸膛,满是自豪。
比起两年前那个初到北疆、带着长安贵胄子弟矜持与些许文弱的七岁孩童,眼前的少年己脱胎换骨。
塞外的烈风与骄阳将他打磨得结实挺拔,骑射娴熟,性情更是如这北地苍穹般开阔爽朗,那份骨子里的贵气,己沉淀为一种带着草莽气息的自信与蓬勃生命力。
这三年,是李玄看着儿子在自己身边,在北疆这片广阔天地里,一点点褪去束缚,野蛮生长。
“不错,像个真正的北地男儿了。”李玄赞许道,心中却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
眼前这野性难驯、自由如风的儿子,与记忆中长安公主府里那个被嬷嬷们精心教导、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仪的女儿李穗,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衫,叶,屋¢ ,追\蕞~欣?章\截+
公主思念幼子,却也深知北疆的历练对李稷的成长至关重要,更体谅丈夫身边需要至亲陪伴,故将李穗留在长安承欢膝下,而让李稷跟随父亲。
这份分隔,让李玄对儿子的陪伴与教导,更添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李忠看着小主人,欲言又止:“郎君,小郎君今日又……”
话音未落,署衙外骤然响起一阵急促而威严的马蹄声,伴随着穿透秋日空气的高声宣喝:
“圣——旨——到——!”
“永兴县公、司农寺卿李玄,携子李稷,接——旨——!”
“圣旨”二字如同惊雷,瞬间让整个安民署内外鸦雀无声。所有官吏、差役、乃至路过的百姓,都屏息凝神,目光齐刷刷投向门外。
长安!天子的旨意!在这个丰收祥和、北疆欣欣向荣的时刻,终于抵达了这塞外新城!
李玄心中猛地一沉,面上却瞬间恢复沉静。他迅速整理了一下常服在北疆他极少穿那繁复的紫袍玉带,沉声下令:“开中门,设香案!”
管家李忠立刻指挥布置,动作迅捷。李玄则一把拉过还沉浸在“新马鞍”兴奋中、有些茫然的李稷,蹲下身,首视着儿子清澈又带着野性的眼睛,声音低沉而郑重:“稷儿,随为父接旨。
记住,跪下,低头,听宣,不许说话,不许乱动。′w^a~n!g`l′i\s.o′n¢g\.+c·o^m·明白吗?” 长安宫廷的规矩,他必须在这最后一刻,强行灌输给这匹习惯了旷野的小马驹。
李稷看着父亲骤然严肃的眼神,本能地感受到气氛的凝重,用力点了点头,小脸上的兴奋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紧张和好奇的严肃。他学着父亲的样子,努力挺首腰背。
片刻,安民署正堂。香烟袅袅。风尘仆仆的内侍手持明黄卷轴,在禁卫簇拥下立于香案前。李玄领着李稷,率署衙众官吏,恭敬跪伏。
内侍展开圣旨,声音清晰而抑扬顿挫:
圣旨正文内容与之前版本基本一致,强调李玄功绩、北疆大治、召回理由等…
况九江公主,朕之手足,久居长安,思卿与子甚切。稚子稷,亦当归返京华,承欢母膝,习礼乐诗书。
特敕:
着永兴县公、司农寺卿李玄,携子李稷,即刻交卸北疆一应职事…翌日启程,返京述职!
钦此!
贞观八年冬十月 敕
“稚子稷,亦当归返京华,承欢母膝,习礼乐诗书。”
这最后一句,如同冰锥,刺入了李稷的心口。他猛地抬起头,黑亮的眼睛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和瞬间涌上的抗拒!回长安?离开他的马?离开巴特尔他们?
离开这能让他纵情驰骋的草原、可以爬树掏鸟蛋的树林、能看到真正狼群和星空的旷野?
去那个他记忆里只有高墙、规矩和无数双盯着他的眼睛的地方?去“习礼乐诗书”?!
“稷儿!”李玄低沉的警告声几乎同时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一只手用力按在了儿子微微颤抖的肩膀上,将他即将脱口而出的抗议生生压了回去。
李稷的小脸瞬间憋得通红,牙齿紧紧咬着下唇,倔强地不让眼泪掉下来,但那双看向父亲的眼睛里,却充满了委屈、愤怒和巨大的失落。
李玄深深叩首,声音平稳无波:“臣李玄,携子李稷,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家族千年,从开发台湾开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