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十九章 升官!升官!(上)(求追读、求月票)(2/3)
人齐声高唱:“圣明无过官家!”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赵佶却意犹未尽,稍稍抬起下巴看向远处,最终目光落在一直站在最后的刘光世身上:“这位就是刘太尉之子刘光世吧?我记得曾经见过。”
刘光世赶紧上前,拱手答道:“好教官家知道,臣曾经因战西夏有功,与王渊王统制一齐面见官家。”
赵佶点点头:“是也,是也。方才你父亲刘太尉,可是给你报了不少军功啊,又是陈州城平乱,又是援救杨可世,又是枪挑耶律大石,又是督战收拢溃兵,朕应该如何赏赐你才好呢?”
一旁的刘延庆赶紧扭头假意解释:“官家,臣方才不过是据实相告,只为痛斥童贯的罪过,绝无为犬子邀功之意!”
“无妨。”赵佶一边说一边摆摆手,“只罚不赏,朕岂不成昏君了,之前都是童贯瞒报军功,今日就以你们父子和韩世忠为例,也好叫军士们知道朕向来是有功必赏的。且说来刘光世现居何职吧。”
刘光世便报上了自己的结衔:“臣现为武功大夫,胜捷军兵马鈐辖,耀州观察使。”
“倒是已经品级不低了,还有个遥郡观察使的衔,倒是不適合加个閤门宣赞舍人了。给刘卿加个什么官好呢?”
“臣建议以宣抚都统制刘延庆担任统帅。”
当蔡京说出推荐刘延庆担任伐辽大军的统帅的时候,王黼只恨自己这张死嘴说话太慢了,当面施恩的机会被蔡京抢走。
但是赵佶听完这话却是看了看刘延庆,欲言又止的样子。
刘延庆对军队的控制力或许確实不如种师道,但赵佶担忧的是,刘延庆虽然目前说是宣抚司的都统制差遣,但是毕竟还是西军出身,將刘延庆放回去会不会成为新的种师道。
又或者,刘延庆会不会成为安禄山?
王黼观察到了赵佶的表情,赶紧进言:“官家,这事来之前蔡公相就与臣商议过了。”
蔡京听完当然是一脸懵逼,我什么时候和你商议过?一句我和你商议过,倒像是我给你参谋建议,而你才是谋主了。
王黼自然不管,占了便宜就继续说:“臣以为刘太尉虽然也是西军將门,但是刘太尉向来与西军其他派系关係不甚紧密。当年朝廷调西军南下平方腊,也是刘太尉的环庆军最先响应。刘太尉向来遵奉朝廷旨意,官家尽可放心。
“而且臣以为以刘太尉担任统帅有三便。
“其一,刘太尉本就是宣抚都统制,如今要將伐辽军重组,全部归属宣抚司统制,由刘太尉出任统帅是理所应当、名正言顺;
“其二,不光是伐辽大军中,举目全军,真正能战的將领,多多少少出自西军將门,若是隨意任命一位与西军毫无关係的统帅,只怕並不能够服眾。而刘太尉虽与西军將门联繫不那么紧密,但也是西军出身,不至於引起西军將领的太大排斥;
“其三,朝中武將,位在刘太尉之上的,只有高殿帅。高殿帅还需坐镇东京城,当下有资格能统帅数万大军的统帅,除了刘太尉以外,怕是也別无选择了。”
赵佶听完分析,也觉得並无其他选择,总不能真把高俅派出去统军吧,高俅要是当了新胜捷军的统帅,只怕大军走不到白沟河就要散了。
既然刘延庆从征討方腊开始就表现出了与西军切割、向朝廷靠拢的趋势,倒是不妨把刘延庆拔上来,还可以再扶持一股独立於蔡京和王黼的势力,更方便自己遥控、分化大臣。
因此,赵佶当即同意了刘延庆担任新胜捷军统帅。
但是在刘延庆的新差遣上,赵佶又犯了难。原属於童贯的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差遣並不好加封给刘延庆,宣抚使按惯例是要宰执出任的,童贯毕竟是领枢密院事,以枢相的身份出任宣抚使。
刘延庆是个武將,虽然已经是节度使,但是还够不到宰执的地位,不宜担任宣抚使。最终赵佶拍脑袋,给刘延庆加了一个河东、河北制置使,兼领宣抚都统制,统领伐辽大军。
刘延庆赶紧下跪谢恩,隨后又献上一计以表忠心:“臣以为,重组大军还可从中央禁军调入新的统帅,以免胜捷军中依然是西军势力独大。臣以为侍卫亲军都虞候何灌,可调入胜捷军担任副都统制,还应將种师中调回西北,协同姚古办理西北防务。”
何灌虽然也在西军短暂打过仗,但是他本来就是开封人,隨著童贯去歷练了一圈很快就回到殿前司当差了,如今是禁军里的高级军官,是高俅的副手。
刘光世之所以让刘延庆这么说,自然是考虑到种师中的威望太高,留在大军中会阻碍刘家父子立威。而何灌,是个职位不低,但是很中庸的將军,能够满足朝廷的要求,但不会对刘家父子產生太大的威胁。
赵佶听后,对这个主动要求从胜捷军里调走西军宿將,同时加入何灌作为中央禁军的代表来担任副手的表忠心方式很是受用,当即点头同意了。
刘延庆看赵佶確如刘光世所预料的表示了赞同,当即拋出了下一个话题:“臣以为,当前当务之急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靖康:从逃跑将军到开国太祖》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