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章 一个月后(1/2)
待二人离去,贴身太监李玉小心翼翼地走近,轻声提醒道。?墈,书.君· !耕*新/醉-哙\
“陛下,依照惯例,今晚该翻牌子定寝处了。”
弘历微微皱眉,脑海中浮现出几位满族后妃的面容,不禁有些意兴阑珊。
弘历抬眸,看向李玉,开口问道:“后宫之中,哪个妃嫔是汉人女子?”
李玉心中一惊,赶忙回道:“回陛下,有位来自江南的陈氏,温婉可人。”
弘历微微颔首:“那就她吧。”
李玉得了旨意,立刻小跑着去安排。
内务府的宫人得了令,不敢有丝毫耽搁,取来新制的蜀锦软被,将尚在寝殿的陈氏仔细裹好。
几名太监抬着软榻,穿过覆着薄雪的宫道,首奔养心殿暖阁。
暖阁内地龙烧得正旺,驱散了冬夜的寒意。
裹在被子里的陈氏被轻轻安置在榻上,宫人放下明黄幔帐后便鱼贯退出。
烛火在窗纸上投下晃动的光影,殿外守夜的侍卫握紧佩刀,在寂静的夜色中,只听得见远处传来零星的更鼓声。
一时间,后宫之中,不少妃嫔的宫殿内气氛变得压抑而落寞。
有的妃嫔手中的团扇滑落,怔怔地看着窗外,眼中满是不甘;有的则停下正在拨弄琴弦的手,神色黯然,长叹一声。
在等级分明的后宫,汉人女子素无出头之日。
陈氏常年居于偏僻宫室,每日听着长春宫方向传来的丝竹笑语,只能对着铜镜整理鬓发,将满腹心事藏在江南小调里。+l/a+n\l_a¨n^w\e¨n+x!u^e^.\c¨o~m¢
此刻躺在养心殿暖阁的龙榻上,绣着金线的锦被压得她几乎透不过气。
帐外传来宫靴踏在青砖上的声响时,她攥紧了袖口的芙蓉刺绣,连声音都在发颤:"臣妾......见过陛下。"
烛火将弘历的身影投在帐幔上,她恍惚觉得那影子比传闻中还要高大几分。
经过一个多时辰剧烈运动后,裹着薄毯的陈氏被抬回暖阁,鬓边的玉簪歪向一侧。
晨光初现时,养心殿的铜铃叮咚作响,李玉早己候在门外,听到动静,赶忙进来伺候皇帝洗漱更衣。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朝政总体局势平稳,民间因为新皇登基而增添了不少喜色。
弘历一道旨意大赦天下,狱中不少犯人重获自由,京城内外举办了盛大的庆典,张灯结彩,百姓们纷纷走上街头,欢庆新帝即位,昭告天下的诏书张贴在各个城门口,引来众人围观。
一时间,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喜庆氛围之中。
弘历在处理政务之余,时常宠幸汉女,这一偏爱之举,虽未在朝堂激起千层浪,可后宫之中己然暗流涌动。
嫔妃们的心思开始活络,原本平静的后宫生活泛起层层涟漪,一些人暗自揣度圣意,另一些人则悄然改变着自己的行事风格。
不过,弘历并未因此而懈怠朝政。
每日频繁与鄂尔泰密谈,商议国安局的组建事宜,二人在朝堂上避开众人耳目,于御书房中探讨人员选拔、职能划分,力求打造一个能稳固大清江山的情报机构。~6¢腰~看¨书`枉/ -首.发.
与此同时,弘历又与张廷玉沟通特勤局组建事项,张廷玉凭借着多年的官场经验和对朝廷局势的深刻洞察,为特勤局的架构出谋划策,两人常常一谈便是数个时辰。
而在报社筹备方面,弘历也丝毫没有放松。
定期召见鄂尔奇等人,仔细询问报社的筹备进度,从报社选址、人员招募到印刷设备的采购,事无巨细都一一过问。在他的严格督促下,报社的筹备工作稳步推进。
军制改革也在按照弘历的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裁撤冗员、优化编制、革新训练方法,一切都在稳步落实。
全国上下,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都隐隐感觉到,这位新登基的皇帝正以雷霆手段和雄才大略,为大清王朝开启一段全新的征程。
而备受弘历期待的《中华日报》,也即将发行,仿佛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1735年十月初。
养心殿内,烛火明晃晃地跳跃着,将弘历的身影稳稳投射在地砖上。
弘历身着常服,眉头微蹙,正全神贯注地研读鄂尔奇呈报上来的报纸初稿。
殿内寂静无声,唯有纸张翻动时发出的细微声响。
弘历修长的手指轻轻滑过纸面,很快便停留在第二版。
只见第一行“新皇登基”十分醒目,往下看,第二行“大清国丁银取消”格外显眼。
为了通过这项决策,朝堂上争论不休,弘历罢免了十多个官员才顺利通过。
虽说每年少了约350万两税收,但弘历相信,这对民生有利,也利于国家长远发展。
接着,他的目光移至第三版,“张广泗平定苗疆”的消息映入眼帘。
苗疆之乱久矣,张广泗此番成功平乱,着实为朝廷解决了一大隐患。
这不仅彰显了大清军队的实力,更巩固了边疆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窃清:中华崛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