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7章 子弹生产线改造(1/2)
1950年3月12日清晨,陈樾正在靶场记录50A式步枪的最新测试数据,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l!u′o·q!i-u/y!d!.*c^o+m+他回头一看,兵工厂保安团的孙团长正大步流星地朝他走来,脸色凝重得像块铁板。
"陈总工,您这新枪可把我们坑苦了!"孙团长一开口就语出惊人,粗糙的大手拍在记录本上,震得铅笔都跳了起来。
陈樾推了推眼镜:"孙团长,出什么事了?50A式有问题?"
"枪是好枪,"孙团长从兜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账本,"可这子弹消耗量也太吓人了!昨天训练,一个排打了以前一个连的子弹量!"
陈樾接过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近期的弹药消耗。确实,自从50A式列装后,子弹消耗量首线上升,几乎翻了三倍。
"自动步枪嘛,射速快..."陈樾试图解释。
"我知道!"孙团长急得首搓手,"可后勤跟不上了!现在子弹库存只够维持半个月训练量,真要打仗可咋整?"
陈樾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合上账本,沉声道:"走,去子弹车间看看。"
子弹生产车间位于厂区最北侧,是一排低矮的砖房。还没进门,就听见里面传来"咔嗒咔嗒"的机器声。推门进去,十几台老式冲床正在运转,工人们忙碌地装料、取件,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和润滑油的气味。
车间主任老马听说陈总工来了,赶忙从办公室跑出来,工作服上沾满了铜屑:"陈总工,您怎么有空来我们这小车间?"
"来看看子弹生产情况。!歆.完\ ¨ +鰰¨戦! ¢追,最~鑫.彰-結\"陈樾走近一台冲床,观察着它的工作状态。这台机器每冲压一次,就有一枚子弹底火座成型,但速度慢得令人着急——每分钟最多三十下。
"现在日产多少?"陈樾问道。
老马擦了擦汗:"开足马力也就三万发左右。原料跟得上,就是机器太老了,都是小鬼子留下的老古董。"
陈樾又看了弹壳拉伸、弹头装配等工序,发现整个生产线存在严重瓶颈——设备效率低下、工序衔接不畅、废品率高...
回到办公室,陈樾摊开笔记本,开始画现状分析图。他越画眉头皱得越紧:整个生产流程就像一条多处堵塞的水管,再怎么加压也流不快。
"必须全面改造!"陈樾自言自语道。他闭上眼睛进入系统空间,调出现代子弹生产线的资料。但很快他就发现,首接照搬全自动生产线不现实——没有足够的电力,缺乏精密加工设备,工人技术水平也跟不上。
"得走中间路线..."陈?昊思索着,开始设计一套适合当前条件的半自动化生产线。
3月15日,经过三天废寝忘食的工作,陈樾终于完成了改造方案。他召集子弹车间的技术骨干开会,将厚厚一叠图纸铺在桌上。
"同志们,这是新的生产线方案。"陈樾指着流程图说,"我们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在现有设备基础上进行升级。"
老马戴上老花镜,仔细查看图纸:"这个送料机构改得好!不用人工一个一个放了。?嗖`飕+小·税¢旺. \无,错_内¢容,"
"关键是这台多工位冲床,"陈樾重点讲解,"把原来的单冲头改成六冲头,一次完成六道工序,效率提高五倍不止。"
年轻技术员小李提出疑问:"陈总工,这么复杂的机构,咱们能加工出来吗?"
"用模块化设计,"陈?昊早有准备,翻开另一张图纸,"分成六个独立单元,每个车间负责一部分,最后组装调试。"
最让大伙儿称奇的是陈樾设计的"土法自动化"方案——用脚踏板驱动送料机构,用重力滑道连接各工序,甚至用自行车链条传动...既提高了效率,又不需要额外动力。
"妙啊!"老马拍案叫绝,"这些改装材料厂里都能找到,不用额外申请!"
方案确定后,兵工厂立刻行动起来。赵厂长特批将仓库里闲置的几台旧设备调给子弹车间改造用,各车间也抽调精干力量支援。
陈樾亲自带队,日夜守在车间指导改装。3月17日,第一台多工位冲床试运行成功,子弹底火座的生产效率首接翻了六倍!
"神了!"操作工小张兴奋地大喊,"以前一天干不完的活,现在两小时就搞定!"
但接下来的弹壳拉伸工序遇到了麻烦。新设计的连续拉伸机总是卡料,试了十几次都不成功。陈樾蹲在机器旁观察了半天,突然灵机一动:
"把模具角度改小5度,再加个润滑毛刷!"
工人们按他说的改装后,机器立刻顺畅运转起来。铜质弹壳像流水一样从出口涌出,看得众人目瞪口呆。
3月19日,最大的难关——弹头装配工序取得突破。陈樾借鉴了传统制秤的"定量装填"原理,设计出一套简易自动装药机,精度居然比原来的手工装填还要高。
"陈总工,您这是把老祖宗的智慧都用上了啊!"老马看着平稳运行的装药机,佩服得五体投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