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9章 覆铜钢子弹技术(1/2)
1950年3月26日清晨,赵厂长顶着两个黑眼圈敲开了陈樾办公室的门。,q?i~s`h-e+n′p,a¢c!k^.-c¨o.m?陈樾正在调试一台新设计的弹壳检测仪,桌上散落着各种测量工具和图纸。
"陈总工,出大事了!"赵厂长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公文包重重地摔在桌上,震得茶杯里的水都溅了出来。他从包里掏出一份盖着红头文件章的通知,"部里刚发来的物资调配单,下个月给咱们的铜料配额要削减三成。"
陈樾放下手中的游标卡尺,接过文件仔细查看。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纸上,那些冰冷的数字显得格外刺眼。他的眉头越皱越紧,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怎么会突然削减?咱们的子弹生产线刚改造完,产量正要往上冲呢。"
赵厂长叹了口气,从兜里摸出半包皱巴巴的"大前门"香烟,抽出一根叼在嘴上。火柴划了三次才点着,烟头的火光在昏暗的办公室里忽明忽暗:"全国都在搞建设,铜料吃紧啊。我托人打听过了,光是新建的电话线路就要用掉几百吨铜。更别说造炮弹、造发电机......听说上海那边新建的发电厂,光变压器就用掉二十多吨。"
陈樾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正在冒烟的子弹分厂。透过玻璃,他能看见工人们推着装满铜锭的小车在厂房之间穿梭。三班倒赶工的场景还历历在目,现在却要面临原材料短缺的困境。
"咱们库存还能撑多久?"
"按现在的产量,最多两个月。"赵厂长吐出一个烟圈,烟雾在阳光下缓缓升腾,"问题是新扩建的分厂马上就要投产,到时候......"他没说完,但意思己经很明显。
陈樾突然转身,眼镜片反射着阳光,让人看不清他的眼神:"厂长,您先别急。,小/税-宅, ?已~发?布`罪′芯?章~结·给我三天时间,我想到个法子。"
送走赵厂长后,陈樾立即锁上门,从书柜深处翻出一本《军工材料学》。这本书是他穿越前在军校时的教材,现在正静静躺在系统空间里。他闭上眼睛,意识沉入系统,开始检索关于子弹材料的资料。
"铜壳......铜锌合金......覆铜钢......"他的意识在虚拟书架上快速浏览,突然停在一页泛黄的资料上,"就是它!"
陈樾猛地睁开眼,钢笔在纸上飞快地划动。覆铜钢子弹技术——这种在二战后期德国发明的工艺,用薄铜层包裹钢芯,既能保证弹壳延展性,又能节省90%的铜料。他记得在某个纪录片里看到过,这种技术在1944年就被德国人用于解决铜料短缺问题。
接下来的三天,陈樾几乎住在了实验室。他先是让材料科找来各种规格的钢板和铜板,又亲自带着机修班改装了一台轧机。工人们经常看见陈总工满手油污地蹲在机器旁,白大褂上沾满了机油和金属屑,嘴里还念念有词:
"铜层厚度0.03毫米......" "退火温度要控制在750度......" "冲压模具的间隙还得调整......"
3月29日深夜,陈樾的办公室还亮着灯。桌上摊着几十张草图,地上堆满了试制的样品。有的弹壳开裂了,有的卡在枪膛里退不出来,最好的一个样品也才勉强达到标准威力的八成。十几个咖啡杯堆在角落,记录着这个不眠之夜。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陈樾揉着太阳穴,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翻开笔记本。!优!品·晓-说′罔! ¢已/发^布!罪*辛,章^結·在某一页上,记载着毛熊专家曾经提到过的"磷化处理"工艺。那是去年冬天,一位来厂考察的苏联专家喝醉酒后无意中透露的技术细节。
"对啊!钢芯表面处理!"他拍案而起,钢笔在纸上划出一道墨迹。立即在图纸上补充了几行技术要求:"钢芯需经磷化处理,溶液配比为......"
3月30日一早,陈樾顶着鸡窝头冲进实验室,把厚厚一沓技术资料拍在桌上,惊醒了正在打盹的值班员:"同志们,新任务!"
实验室主任老周推了推眼镜,睡眼惺忪地拿起资料:"覆铜钢子弹?这技术我倒是听说过,但听说德国人也没完全搞明白......"
"所以咱们要攻克它。"陈樾展开图纸,手指点着上面的示意图,"我己经解决了几个关键点:一是铜钢复合板的轧制工艺,二是弹壳的热处理曲线,最重要的是这个——"他指着一段密密麻麻的公式,"磷化液配方,能让钢芯和铜层结合得更牢固。"
年轻的技术员小李凑过来,身上还带着食堂早餐的葱花味:"陈总工,这磷化液要用到铬酸盐?这东西可不好搞啊。"
"用磷酸二氢锌替代。"陈樾早有准备,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瓶子,"我己经让化学车间试制了一批,昨晚测试过了,效果不错。"
实验立即展开。第一轮试制,铜层在冲压时大面积剥落;第二轮,弹壳强度不够;到第五轮时,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
"快看!"老周举着刚下线的弹壳,在灯光下转动着,"铜层完整,退壳槽清晰!"弹壳在灯光下泛着金红色的光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