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8章 宋运辉的观察(1/3)
东海化工厂的办公楼里暖气烧得太足,宋运辉摘下眼镜,用绒布擦着镜片上的白汽。?k!a^n+s!h`u~d·i/.·c¢o?m′窗外的冷却塔正呼呼冒白汽,在冬天灰蒙蒙的天底下,像几支插在地上的巨型粉笔。办公桌上摊着几份进口设备的技术资料,英文术语密密麻麻的,他却对着一份国内经济动态简报发愣。
“宋厂长,上海那边的设备供应商又来电话了,问咱年后的采购计划能不能提前定。”助理小陈抱着文件夹进来,见他盯着简报出神,忍不住多嘴,“您最近总看这些金融新闻,是不是厂里要搞啥投资啊?”
宋运辉戴上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沉得像水:“就了解下形势。对了,上次托你打听的事,有信儿没?”
“您是说杨巡贷款那事?”小陈翻开笔记本,“问过银行的朋友了,杨巡确实从他们支行贷了二十万,就三个月期限,利息比基准利率高不老少。说是用市中心那个菜市场做的抵押。”
宋运辉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着:“一个菜市场,能贷出二十万?”
“说是评估价给得高,而且杨巡还找了俩担保人,其中一个好像是小雷家的雷书记。”小陈补充道,“银行的人说,杨巡这两年信誉还行,扬子街市场的租金收入稳当,他们才敢放这么多。”
宋运辉“嗯”了一声,让小陈出去了。办公室里重新静下来,他却没心思看技术资料了。杨巡这人,总让人有点看不透。几年前在扬子街头回见他,还是个穿廉价衬衫、眼神里带着点狡黠的个体户,如今倒能调动几十万资金,还能让雷东宝那种硬脾气的人给他做担保。
他想起上个月杨巡来找他时的样子,说是打听上海的经济形势,话里话外总往金融上绕。当时只当是个体户想拓宽门路,现在琢磨琢磨,恐怕没那么简单。
桌上的电话响了,是供应科的老周打来的:“宋厂长,上次跟您说的那批聚丙烯原料,价又涨了。上海那边的供应商说,最近资金都往股市跑,好多厂家都在囤货,手里有货的都在坐地起价。”
“股市?”宋运辉抓住这个词,“上海的股市现在很火?”
“何止是火,简首是疯了。,墈^书^君~ +毋.错?内?容/”老周在电话那头啧啧称奇,“我侄子在上海上班,说现在街头巷尾都在聊股票,连菜市场的大妈都知道认购证。对了,他还说看到不少外地老板往上海跑,好像都想掺和一脚。”
宋运辉心里轻轻一动:“认购证?那是啥东西?”
“具体我也说不清楚,听着像是买股票的资格证。”老周笑了,“这种新鲜玩意儿,咱搞实业的还是少碰为妙。对了宋厂长,那批原料……”
“按原计划采购,别被市场波动带偏了。”宋运辉打断他,挂了电话后,指尖在“上海”两个字上停了半天。杨巡最近老打听上海的消息,又在这时候贷了笔高额短期贷款,很难不把这两件事往一块儿想。
他起身走到文件柜前,翻出一份上个月的行业简报,上面有篇关于上海试点股份制改革的报道。当时只当是体制改革的常规推进,现在再看,字里行间好像都藏着点不寻常的味道。
下午开生产调度会,宋运辉特意留意了下运输科的报表。东海厂有批设备配件是从上海运过来的,最近几批的到货时间都比往常晚,司机说上海的公路上多了不少外地牌照的货车,好像都在往市区扎堆。
“上海那边在搞啥活动?怎么这么多车?”宋运辉看似随意地问。
运输科长是个老油条,嘿嘿一笑:“听说是在发什么财路,具体不清楚。不过咱的司机说,人民广场那边天天排大队,像是在抢啥紧俏货,连带着周边的旅馆都住满了。”
宋运辉没再追问,心里却更确定了几分。他了解杨巡,那人看着活络,实则比谁都谨慎,若不是有天大的机会,绝不会押上全部身家去贷高额贷款。上海现在最火的“发财路”,显然就是那个神秘的“认购证”。
散会后回办公室,犹豫了片刻,还是拨通了杨巡的电话。听筒里传来嘈杂的背景音,像是在市场里。
“宋厂长?稀客啊!”杨巡的声音带着笑,“是不是厂里又要采购电器?我最近进了批进口彩电,质量……”
“我不是来谈生意的。”宋运辉打断他,“听说你从银行贷了笔款?”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杨巡的笑声:“宋厂长消息真灵通。,6*妖*看¨书`罔- ¨首*发′是贷了点,想在邻市再开家分店,现在电器生意好做,趁年底冲一把。”
“邻市的分店,需要抵押市中心的菜市场?”宋运辉语气平淡,却带着股穿透力。
又是一阵沉默,这次时间更长。然后听到杨巡轻描淡写地说:“银行那边要求严,说是有固定资产抵押能给个好利率。宋厂长放心,我做生意向来稳当,出不了岔子。”
“我不是担心你出岔子。”宋运辉望着窗外的冷却塔,“只是提醒你,现在经济形势复杂,尤其是那些金融投机的东西,风险很大。”
“您放心,我心里有数。”杨巡的声音听着有点敷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江大河:杨巡的时代》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