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章 修道的六大环节(1/3)
第二篇修道(无为才能悟道)
第十章修道的六大环节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求~书·帮? \更·芯?嶵¨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开始经营思虑并混而为一之后,能够不脱离吗?凝练气息而趋于柔和之后,能够像婴儿一样吗?以玄览之法净化,能够没有瑕疵吗?爱护民众和安定天下,能够顺其自然吗?众妙之门时开时合,能够像母性一样吗?明了清晰,洞察一切,能够没有知见吗?现象和念头产生着,成长着。虽然产生了,却并非真的存在。当我们想要有所作为的时候,也不能依靠它。其成长并没有一个可靠的根据。这可以称之为整个世界的特性。
简释:
在第二章中,老子告诉我们,我们看到和想到的一切都是对立地存在着的,归根结底,都是我们的心灵编造的,所以,我们应该超越于现象之外而无为,超越于语言之上而不言。至于那些世俗的功业,都是转眼即逝的,根本不值得追求,所以,我们必须放弃那种奋发有为的心思。奋发有为的心思越来越淡了,修行之路就正式开始了。
1、“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载:开始。滕文公下》说:“汤始征,自葛载。”
营:经营,管理。
魄:古人认为,人生前为魂,魂入胎而成魄,魂离体则魄散而人死。魄与身体是不可分的,它就是通常所说的这个充满思想和感情的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习惯于运用这个我,比如我要挣钱,我该如何挣到钱等等。却很少经营这个我,比如我为什么想挣钱呢?它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后者就是“营魄”,也就是自我反省,即将自己的心事管理一下,经营一下。
按照老子的教导反省之后,觉得整个世界都是真假难辨的,进而觉得贫富贵贱,善恶是非,真假得失等等其实全都是相对的,斤斤计较,争来斗去的,全都是自寻烦恼。对立没有了,心灵中再没有分别了,这种混而为一的状态就是“一”,保持这种状态就是“抱一”。`我+地^书¢城+ ¨蕪/错`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意守丹田并不是“抱一”,否则的话,一生只爱一个人,一心钻到了钱眼里,这也是“抱一”了。认准了一个目标,这是专一或守一,即只关注一种东西。“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当我们只关注一种东西的时候,就会排斥其它的东西,那些被排斥的东西就是“二”了。将所有的东西都看成是一样的,将自我与天地混为一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才是真正的“一”。
之所以要意守丹田,是因为我们的心思太复杂,太多变了。正所谓心猿意马,而丹田就是一根拴住猿马的柱子。等到猿马都老实了,安静了,将柱子一丢,就进入既无猿马,也无柱子的“一”了。“能无离乎?”作为一个修行者,必须永远保持这种心态。果真如此,“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然后就能够“归根曰静”了。
2、“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专:专注。有版本作“抟”,意思是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取“抟”字。
“专气”是专注于气息,即让鼻头的呼吸做主,不理睬那些纷飞的念头,让心灵随着呼吸的来去而来去,久而久之,纷飞的念头就被收服了,这是“气一则动志”的运用。“抟气”是守住清静的境界,是让心灵做主,不理睬生理的各种反应,久而久之,气息和身体就被收服了,这是“志一则动气”的运用。意守丹田和“抱一”都是由心灵主导的,都属于后一种。
情绪激动的时候,呼吸就会非常的粗重。思想斗争非常激烈的时候,眉头就会皱得很紧。“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没有分别就是“中”。在“抱一”的状态中,没有情绪的波动,也没有思想的斗争,呼吸就会很柔和,身体也会很柔软,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这是“抱一”之后的自然反应,也就是身心会很轻松,很舒畅。
3、“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男人一上街,就到处扫描美女。我们习惯于盯着一个事物看,或者是盯住一件事情想,肉眼和心眼都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都是非常狭隘的。“玄”是眼前之万物和心中之思想和情绪的总称,是最宏大,最宽广的,是没有取舍地包容一切的。所谓“玄览”,就是消除其指向性,不再纠缠和执着于一物一事,将肉眼和心眼都放开一点,放到最大。没有内外之分,没有自他之别,让整个世界同时呈现。
让整个世界同时呈现,并不是世俗所说的总览无余,总览天下,因为这种说法是将自身置于天下之上或之外的。兰兰文血 首发把自我与天地分开,那就是“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道德启示录》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