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8章 无法拒绝的建议(1/2)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第58章 无法拒绝的建议
“好了,你们都别吵了,真儿说的科举制改进,朕认为确实有道理,但是如果真的要按照真儿说的这样,进行改进的话,确实会容易引起动荡,所以朕认为不防在改进的同时,保留对世家子弟的部分优待!”
李世民听完唐俭和房玄龄两人的话,凝神思索许久,然后才如此说道。
首先他先是肯定了李真提出科举改进的想法,但是对于唐俭提出的顾忌,李世民也考虑到了,所以一方面支持李真的建议,但是又觉得要区别对待世家子弟。
李真对于李世民的想法,其实也能理解,毕竟大唐初立,很多方面还离不开这些世家势力的支持,尤其是他们皇室本来就也是从世家里面出来的,自然知道这些世家势力有多么庞大了,一旦引起了这些世家的强烈反对的,只会弄巧成拙。
其实之前隋朝出现的科举制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当时世家贵族的强烈反对,所以最后隋朝的灭亡,其实也有一方面这部分的原因,李真对于这一点自然也是十分清楚的,所以李世民的处理方式其实才是最明智的。
于是,李真在李世民如此说完之后,立马支持道:
“父皇所言甚是,儿臣以为可行。对于世家子弟,我们依旧可以保留部分祖辈蒙荫,对一些为大唐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他们的子弟依旧可以被举荐为官,但是科举制度既然是为了选拔人才,自然还是要公平一些为好。所以在儿臣看来,我们不妨双管齐下选拔官员,既保留举荐制,又推进科举选拔,若世家子弟不想参加科举选拔,也能通过举荐制度进入朝堂,如此一来,岂不是两全其美。”
李真所说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可就是既保留九品中正制,但是又大力推进科举制改革。以前隋朝推进科举制的时候,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反对,其实都是因为隋朝的步子一下子跨的太大了,古人本来就保守,科举制作为一个新鲜事物,是很难得到大家支持的。
在一方面得不到百姓支持,一方面又在权贵中反对的制度,自然不会长久。
但是李真不一样,在保留了举荐制度的前提下,那些权贵世家就不会有太多反对的声音,在这样的一种的局势下,一种更加公平的科举制就很容易推行,而且李真有信心,只要他所说的科举制能够全面推广开的来的话,以后举荐为官的人只会越来越少。
这个方法其实有一点温水煮青蛙的感觉,一开始的时候,肯定没有人能看出来这种选拔制度对权贵的影响,但是长久以往,当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员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有人发现,整个朝堂上面的官员大部分都会将是科举制选出来的。
毕竟一个举荐制度,每年能举荐多少人,而且整个大唐的权贵世家又能有多少呢,但是科举制度不一样,可以预见的是,每年科举制度都能为大唐选拔出数百上千的人才,这些人才进入朝堂之后,因为出身寒门的缘故,天生就会站在世家的对立面。
而且举荐制度的话,虽说也是选贤举能,但是哪里又能和那些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出来的官员优秀,如此一来的话,以后在朝堂的局面就能预见了。
一方是寒门子弟组成的官员队伍,一面是权贵世家组成的官员队伍,寒门子弟人数众多,而且整体的能力也会强于世家子弟,这样一来,朝堂上面的寒门子弟势力就将会压住世家权贵,而世家子弟则会因为他们背后的势力,从而在地方上的威势,大于寒门子弟,从而双方就会产生一种对峙的矛盾局面,而且这种矛盾还是无法调节的。
而这,也是李真的目的所在,不只是李真,历朝历代的皇帝也都是这么想的,只不过没有李真的办法而已。
而且,李真的这个方法最绝的地方在于,此时不管是作为世家代表的唐俭,还是作为寒门代表的房玄龄,听完李真的建议,竟然没有一个反对的声音,不是他们不想反对,屙屎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反对。
尤其是唐俭,在听完李真的建议之后,好像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毕竟李真说的很明白,这举荐制度还是会依旧保留的,所以那些权贵世家的利益已经考虑在内了,如果唐俭再以此为由反对的话,只怕全天下的人,都会觉得他唐俭得寸进尺了。
至于房玄龄,虽然他比较重视寒门子弟的利益,但是他祖上毕竟曾是权贵,而且他也是通过举荐的方法入朝为官的,再加上,房玄龄也要为自己的儿孙们考虑,自然不会反对举荐制度。
“嗯!真儿果真没有让朕失望,朕认为真儿的方法可行,而且看诸位爱卿的态度,似乎也比较赞成,既然这样,如果没有人反对的话,那就按照真儿所说的推行下去吧。”
李世民看了一眼在场的所有官员,看到包括唐俭在内的众人都没有说话,于是就直接通过了李真的建议。
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自然知道李真所提的这个方法到底有多么的完美,就算不是最科学的,但是最起码,那也是最适合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唐之天才皇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