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明朝小公爷 > 第150章 徐阶的用意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50章 徐阶的用意(1/2)

目录
好书推荐:

手机访问:www.xinwanben.org

第150章 徐阶的用意

“阁老,加入七律一题,是否过了些?”

科举前三日,高拱在徐府,陪同高拱的还有吏部尚书郭朴。

此刻听得高拱所问,郭朴也为觉得哪里不对劲,自顾自坐在一旁,不动声色。

“高大人何意?”

徐阶目光一转,看了他一眼。

见状,高拱急忙躬身拱手。

“阁老,诗词自我朝伊始便不曾列入考题之中,今次贸然设置,只怕殃及绝大多数考生,若今次科举再出现当年南北而分之状,下官.”

高拱举了例子,那就是当初大明建国之后第一次科举,出现了南方学子碾压北方学子中榜之事。

南方学士多有风流雅韵,故此在文学一道自然造诣颇深。

而北方人向来豪迈,不善言辞,于文学一道专研之人自然没有南方之多。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表示大公无私的胸怀,也为了彰显新朝廷绝对公正公允的态度,当即撤销了一大批南方学子的进士名额,转头给了北方学子。

高拱举这个例子,想要说明的就是今次贸然设置七律为考题,难免就会出现当年的现象。

会的人,大多都是一个地方的,毕竟现在七律这种格式的诗已经很久没有流传,仅有少部分聚在一起研究。

而不会的人自然都不会,所以最终中榜的人,大多都来自相同的方位,至少大地理位置上不会相差多少。

如此一来,岂不就成了当年之景?

“你既知道会殃及多数考生,又何必担心此次科举会出现当年之景?”

“现如今的举子中,能写七律的不超过十个人,能写好七律的不超过三个人,有几个人脱颖而出已然不错了。”

“再者七律也只是其中一项考题,最终结果却还是要看文章的,不碍事。”

徐阶用了“不碍事”三个字来总结,那意思就是,就这么办吧,反正会写的不多,写的好更少,无论写的好写不好也无关紧要,还有什么不能办的呢?

而且,他要的就是大部分人都写不好,如此他才有理由去刁难徐邦宁不是?

“阁老所言极是”

“但若大部分举子都写不好,甚至写不出来,那我们又如何指责徐邦宁呢?”

高拱当然明白徐阶的用意,只是他不明白徐阶这一招的用意到底何在。

殃及池鱼对他们而言本就不是什么好事,况且殃及完了池鱼,还不一定能攻下城池,岂非亏大发了?

谁知徐阶闻声,只是一笑。

“高大人呐,你不会当真被徐邦宁吓到了吧?不过是在国子监写了一片文章罢了,你何以见得他就真能在此次科考中一举中榜?”

“再者,老夫要的不是指责徐邦宁,也不是刁难徐邦宁,而是要让徐邦宁与其他举子一般无二。”

徐阶这时才道出他的真正用意。

事实上,他并非要用七律这一题来为难徐邦宁。

他只是想要让徐邦宁与其他举子一样,都写不出来。

而在八股文方面,徐阶有信心徐邦宁也不会写的多么出彩,所以徐邦宁即便中举,那他这个进士与其他进士,也不会有多大的区别。

换句话说,徐阶就是要让徐邦宁这个身份特殊之人,在此次科举之中变得一般,变得普通,让嘉靖,或者让裕王,放弃对他的培养。

这才是徐阶真正的用意。

要知道,徐邦宁乃南京魏国公府世子,他的身份地位在京城本就特殊。

若嘉靖,裕王再对他青睐有加,那对徐阶而言,自然不是什么好事。

可是他又不能阻止徐邦宁参加科举,更不能故意不让徐邦宁中举,所以他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只有让徐邦宁变得普通。

这样一来,徐邦宁在才学上得不到裕王与嘉靖的赏识,仅靠他南京魏国公府世子的身份,自然斗不过在京城根深蒂固的徐阶。

“原来竟是这样.”

高拱这才恍然明白过来。

“最近听闻高大人对徐邦宁有招揽之心,还专门让令郎前去游说。”

“怎么?高大人对徐邦宁当真起了爱才之心?”

“若当真如此,老夫也不强求,高大人大可以将此题先行告诉徐邦宁。”

徐阶挖了一个巨坑等着高拱往里跳。

可高拱也不傻,他当然知道这跳不得,闻声急忙起身拜礼,一片惶恐之色。

“阁老何出此言!”

“下官与阁老早就是一荣俱荣,一辱俱辱,便是借下官一万个胆子,下官也是万万不敢如此的!”

“还望阁老明鉴!”

高拱这几句都说得恳切铿锵无比,掷地有声,发自肺腑,一时听来不由让人倍感自信。

就连一旁的郭朴闻声也不由微微点头。

“阁老,高大人所言甚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朝小公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