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77章 老实一点(1/2)
第177章 老实一点
面对薛无鄂的威胁,徐邦宁先是淡淡一笑,而后目光霎时间凝聚,径直落在他的脸上。
“薛参政怕是不太了解下官,陛下既然将潮州知州的官印交到了下官的手上,那潮州内的一切,事无巨细,下官都要一一过问经手。”
“没有什么事该不该做,也没有什么话该不该说,有的只是这些事,这些话会不会损害当下百姓的利益,能否缓解当下百姓的窘境,提高当下百姓的生活质量。”
“至于其他的嘛,还请薛参政回去告诉万大人,当年严嵩没干成的事,他万士和最好不要干,不然光凭内阁首辅,只怕还保不住他。”
什么叫严嵩没干成的事?
当然是胡宗宪还在江南时,严嵩提出来的改稻田为桑。
改稻为桑这项政策,一看就是损害百姓生计的事,浙广福三地的地方官为了迎合严嵩,不惜草菅人命,开闸放水淹了农田,好让百姓不得不改稻为桑。
而严嵩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如今万士和为了刻意打压戚继光,不惜将潮州百姓的生死弃之不顾,与当初的严嵩又有什么区别?
不过严嵩当初顶上乃是嘉靖,而他万士和头上却是徐阶罢了。
但当初严嵩都没干成的事,他万士和能干成么?
薛无鄂如何不明白徐邦宁话里的意思,闻声当即冷眉一凝,一张脸上顿时涌出丝丝缕缕的怒气。
“徐知州果真是年轻气盛啊。”
“初来乍到便这番要强,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今日本官该说的话,已经说了,徐知州好自为之吧。”
话音落下,薛无鄂起身要走。
但却被徐邦宁叫住了。
“徐知州还有何事?”
“薛参政,当年唐老在浙广福剿倭,你可还有印象?”
徐邦宁忽的提及了唐顺之。
闻声,薛无鄂顿时一怔。
“你想说什么?”
他的声音一下子低沉了下来。
“剿倭不同于其他战争,倭寇也不同于其他敌人,在剿倭这件事上若夹带任何私人感情,都将害人害己。”
“当年唐老剿倭那是何等的雷霆手段,又是何等的大义凛然,可是现如今这世道,除了戚继光与俞大猷二位将军外,又还有谁能够这般不遗余力的保境安民?”
“薛参政好好想想吧。”
言罢,徐邦宁摆手示意送客。
于是,薛无鄂便带着满腹疑惑与矛盾离开了知州衙门。
至于他回到广州后会如何向万士和答复,徐邦宁不知道,徐邦宁只知道如果今日他向万士和妥协,那潮州的二十万百姓只怕还要继续饿着肚子。
这不是他这个父母官该做的。
他该做的,乃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潮州百姓的温饱。
来到书房,徐邦宁又写了一封信,只不过这封信不再是写给万士和的,而是写给戚继光的。
他要动用海防粮来缓解潮州百姓的温饱,于情于理都该事先给戚继光通报一声。
书信还是由刘阿牛送出,而今在潮州,他能信任的,也只有这么一个人了。
翌日,知州衙门内。
“城中成年男性,尚能劳作的,一共一万七千人。”
“有田地者,五千。”
“田地超过三十亩者,五百。”
“剩下的,其他的,都是渔民。”
整整一上午,潮州城的成年男性齐聚知州衙门,统计之后,便是上述数字。
换句话说,潮州城内有一万两千多户渔民没有生计着落,他们只能采摘野菜度日。
剩下的五千多户,虽有田地,但没有收成。
别看还有田地超过三十亩的小地主一共五百户,但这年头,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徐邦宁坐在公堂之上,看着他们。
“诸位想不想吃饱穿暖?”
他如是问到。
底下的百姓尽皆一副吃瓜群众的模样看着。
“诸位想不想衣食无忧?”
百姓还是不知徐邦宁什么意思。
“诸位想不想让自己的亲人都能过上好生活?”
这是废话。
于是百姓们觉得没意思,准备离去。
“那么从今日起,诸位只要听我的,这些都可以办到。”
准备离去的百姓忽然停下了脚步,知州大人虽然年轻,但他既然开口了,就好比在漆黑的夜晚里亮起了一盏灯,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这盏灯到底在何处,可是比起漆黑一片,有一盏灯引路终归能让他们心安不少。
“凡家中有田地者,可让渔民帮忙耕种,时值秋深,趁着还未入冬,诸位以往种的什么,尽快去田地里种上,待得来年春来,好将收获。”
“至于渔民帮忙之后你们如何分配田地产物,请自行协商,本官就一句话,如果不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朝小公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