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86章 救与不救(1/2)
第286章 救与不救
这种话,徐邦宁听得多了。
这几日在这翰林院中,不爽徐邦宁年纪轻轻就于他们一个级别的人很多。
自己奋斗大半辈子才有今时今日之地位,可徐邦宁一上来就与自己一般无二,如何不气?
然再气那也只能私底下议论,毕竟徐邦宁乃是圣旨御赐翰林院修撰,皇帝的圣旨咱们不能议论,私底下议论一下徐邦宁的真才实学那还是能行的。
于是,堵在门口一唱一搭,这戏也就唱起来了。
徐邦宁闻声,目光扫过,尽是些三十四十多岁的中年大叔,一个个相貌还算清隽,只是这话却说得不堪入耳。
“翰林院虽向以清贵而闻,但我没想到居然如此之清贵。”
“诸位这是吃多了没事儿干还是吃饱了撑着的呢?有这闲工夫,多去看看书不好么?”
“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摸不着月亮就说月亮远,装模作样倒是颇有皮囊,怎么的一到干正事的时候就个个抓耳挠腮,不知所谓?”
“羡慕我状元郎身份的,有本事自己也去卖一个啧?”
徐邦宁言罢,双手背在身后,翘着下巴正眼都不带瞧一个的走了。
只留下一众翰林院侍讲侍读在原地怒从心中起,却又找不到可发泄之处,那叫一个憋屈。
回到徐府,唐昭北早就听闻了海瑞之事,这几日一直在等徐邦宁的动静,然而徐邦宁却始终毫无动静,今日唐昭北算是忍耐不住了,徐邦宁刚一进家门,他便立刻将其“捉”来询问。
“此事,你到底如何看法?”
唐昭北皱眉看着他问到。
“我的看法重要么?”
徐邦宁淡淡道。
“海瑞是个难得的清官,此番上疏所奏也是肺腑之言,你就忍心眼睁睁看着他被嘉靖老儿处死?”
事实上,唐昭北与海瑞有过一段交集。
嘉靖三十七年,那是唐昭北被嘉靖驱逐离京后的第二年,意兴阑珊的唐昭北游历江湖,路过杭州淳安,耳闻淳安知县海瑞在县内“臭名昭著”,便意欲给他一点儿教训,当即闯入县衙。
可当他见到海瑞之时,才知道海瑞所谓的“臭名昭著”乃是淳安豪富对其的污蔑。
海瑞生活节俭,身着布袍,头戴布巾,吃着粗粮糙米,喝着甘甜井水,不知道的还以为只是个小老百姓。
一番交谈,这才晓得海瑞在淳安之所为。
只道海瑞见得淳安“豪富享三四百亩之产,而户无分厘之税,贫者户无一粒之收,却虚出百十亩之税”,如此不均之事,海瑞如何见得?当即命令县衙重新丈量土地,清算赋税负担,让豪富者重赋,而贫户者轻赋。
如此他这才得罪了淳安豪富,被人造谣污蔑。
不仅如此,海瑞还在淳安推行保甲法,明断疑难案件,兴办社学,深得百姓拥戴。
至此,唐昭北对海瑞之人格外欣赏,与其论政整整十日,这才离开。
他原本想着严嵩倒台之后,像海瑞这样的清官也就能够上位了。
可谁知《治安疏》一事,却将海瑞送进了大狱。
如此有胆识,有才干,忠心耿耿之人,遭如此牢狱之灾,他唐昭北如何看得下去?
但他已非朝廷中人,嘉靖老儿允准他进京城都算是开了大恩,他想要面圣,那几乎是奢望。
于是,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了徐邦宁身上。
“老头儿?你怎么也不讲理了?”
“老夫何处不讲理了?”
唐昭北当时就急了。
“我且问你,海瑞上疏一事,可与我有关?”
“无关。”
“我再问你,海瑞下狱之事,是否是陛下亲旨?”
“是。”
“那你让我做什么?劫狱还是面圣求情?圣旨一下,金口玉言,你是觉得嘉靖老儿老糊涂了会收回圣旨还是觉得以你的能耐能将京城翻过来,将海瑞从大狱之中就出来?”
“就算你将他救出来了,那又如何?你是能让嘉靖重新给他官儿做,还是能让其潇洒安稳度过余生?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些你都做得到,你问过人家海瑞了么?”
“人家买了棺材,送走了妻儿冒死上奏,早就做好了死的准备,等着名传千古,你这一搅和,人立刻变成了不忠不义之辈,人能答应?”
徐邦宁当时就给了他一个白眼。
要救海瑞,无非就这两个办法,可事实很清楚,这两个办法,无一能行得通。
换句话说,海瑞根本无法救。
既然救不了,那他又何必引火烧身呢?
“你的意思是,既然救不了,那我们就眼睁睁看着?”
唐昭北甚为急躁的问到。
“我知道你与海瑞有旧,但也不用如此急躁吧?”
“怎么一道这事儿上,你就如此糊涂了呢?”
徐邦宁很是无语的再度白了他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朝小公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