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章 我的旅行乐趣(3/4)
掷千金,喜不自胜而慷慨解囊。显然,旅游业和这类购物业的兴旺发达与人们热衷于在旅游中购物,或者说,将购物作为旅游一大内容或一大心理乐趣者的慷慨襄助是分不开的。
显然,我是体会不到个中趣味的了。但同样,我也不会因此而尝受到个中的苦涩甚至是沮丧。有回在中缅边境,我们被一个身裹披巾,足趿拖鞋的黑脸缅甸男子缠住了。他神秘地向我们出示“道地而绝对高档”的缅玉。同行的一位在车上就大谈如何识货并警告我们不可在这种地方轻掏腰包的报社记者,眼睛蓦地亮了。在严肃老到地把玩了几对玉镯后,他以拿手的砍价本领与那玉贩进行了一番血淋淋的价格大战。直到我们的车要开了,那玉贩终于痛苦地同意将一对开价一千二百元的玉镯以四百元“友情”出让。顿时,围观者又有两人争相以同样
价格买下了与权威记者同样的玉镯。不幸的是,恰如小说或黑色幽默展示的那样,正当满面红光的记者向大家滔滔雄辩他识货及砍价的独到心得时,见我们的车已缓缓启动的缅玉贩子,突然追着汽车,使劲拍打车窗并招摇着几副一模一样的镯子大喊:便宜啦,便宜啦,八十、六十、四十!四十一对甩卖啦!
权威记者和另两个购买者一下子面如土色。此后的行程中,他再也没谈及自己的那对“玉”镯。金钱的亏负是次要的,尊严挫败的打击才是够他呛的。
我的另一个落寞之处还常常体现在对颇受欢迎的导游的不合作上。
平心而论,随着旅游管理的日渐规范,导游,无论是团队全陪、地陪还是某个景点的导游的服务态度和质量,都已日臻精到和尽职。虽然也碰到过少数总想着把人往商店带的导游,但他们的服务态度或劝诱方式也仍是相当殷勤老到的。无疑,他们清楚自己与团员关系的好坏关系着他们的切身利益。而对于我来说,不管导游作何考虑,他们的尽职,尤其是他们在保障我们交通、食宿等方面的作用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不喜欢的恰恰在于他们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过于热诚、尽职尤其是絮叨上。换句话说,我特烦那种被导游掐着钟点,让景点讲解员牵着思维的旅游。尤其后者,讲得不可谓不细致,知识不可谓不丰富。但我们真是为寻求知识而逃避喧嚣都市的吗?何况哪次回家后,我们还记得小姐们的娓娓说道?而不少导游一路上几乎就没有闭嘴的时候,所说的又几乎全是不分对象、喜好的程式化的大俗套,这地方有何风俗民情,有何著名特产,那东西有何传说,这玩意像个什么,有时候还掺杂着大量庸俗无聊的内容。这些东西不乏有趣之处,但听得多了就未免感觉重复而聒噪。我说过,我个人的旅游爱好有些个别,对热闹而人潮涌动的尤其是人为的景点往往兴致缺如,对旅途中那些自然而鲜活、富有原生态意韵的风情、村落、人文景观又往往十分神往。这时候我就特别厌烦导游的絮叨干扰了我的个人体验或想象。其次,某些景点的讲解也太过细致,以致进程太慢,所说的那些某某砖饰如何美妙,某某石头的来历,某某东西像不像个马头之类,又唤不起我的兴趣。或者,压根儿就不如我自个儿的想象、感受来得丰富、广阔。于是,我的对策就又是独自开溜,常常小别团队,避开那些人群稠密的地方,独自徜佯于僻静的山村或幽幽的山边、溪畔,去发一会自个儿的思古之幽情,或满足一下怀旧之情愫。真的,许多时候我觉得旅游就得这样,我们千里迢迢奔赴某一个地方,真的不是再来看人、听史或揣摸文化的,而是来换一副心境,满足一下对于异地特色的新奇感或某种心理缺憾的。而这样的地方未必不出于著名之处,但却更可能出在无人顾及的冷僻之地。而它们大多被我们飞驰的车轮不屑地弃诸于脑后!何况,再好再新奇再文化的景观,一旦被过度开发或被人群践踏,其内涵和表征都会大打折扣。比如天下闻名的周庄,早年我去的时候,她确实还那么地古朴自然,如今那儿无一处房屋不是店铺,走路都挤挤挨挨水泄不通,你还能“欣赏”到什么?与其再到其中去凑热闹、人看人,何如到她的外围或别的尚未被世人所注意或开发的小镇去走走,坐坐?
我这么说并非刻意否定导游的意义。只是我理想中的导游似乎应该是一本手册或指南,安静地躺在各种游客的行囊里。那些景点也罢,风光也罢,游赏的节奏等等,让游客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好恶去纵兴品味、把握好了。而当某个游客需求时翻动他时,他又能详尽地满足其求知欲,就再好不过了。
事实上,即便在旅游上,我发现与我有着相似情趣或实践的大有人在。
有次我在宾馆前台,就碰见一个身背大包的外籍华人,正在向大堂经理打听南京还有什么值得逛逛的“真正的老街”。经理苦笑着说不多了。而他热诚地向他推荐的中山陵、雨花台等“名胜”却又引不起那位先生的兴趣。他的观点是如此地令我激赏。他说:那些地方都是游人,况且我都从电视和图书上看过了……
敲这些文字期间,我刚巧从中央四套看到一个介绍瑞士风情的短片。一帮子洋人们开着汽车,带着帐蓬,露营于四面雪山、风景如画的谷地中。一连几天就住在那儿不再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心花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