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章 变化(1/4)
第二天午后。
陈逸新忙完手头的活儿,跟陆医生和胡小晖打了声招呼,就脱下白大褂,去浦东找小雅。
路过医院职工食堂的时候,旁边正有一大块地在施工,几辆挖土机伸缩着双臂,工作得好不热闹。听说这里将平地拔起一座十几层高的新外科大楼。确实早就该建了,以前陈逸新在外科实习的时候,对老楼的环境印象深刻,外科的检查和手术设备都配备得比较新,可放在老楼那样破旧的环境里也失去了原有的光芒,老楼里的光线很昏暗,墙皮脱落的情况严重,那墙壁看上去就像瘌痢头,陈逸新亲耳听到几个病人和家属抱怨,说是堂堂三甲医院的外科楼却破的赶上了被轰炸过的难民营。陈逸新算了算时间,在他毕业前,兴许还能一睹这座新大楼的风采。
午后温暖的阳光洒在陈逸新身上,他打了个哈欠,边走边活动了一下筋骨,然后深吸一口气,享受着这座忙碌的城市中属于他的片刻自由的空气。这座城市时刻都在高速运转着,川流不息的车流,行色匆匆的人群,鳞次栉比的店铺卖场,热气腾腾的煎饼摊子……仿佛这座城市的步伐一刻都不会停息。在这座城市生活的芸芸众生们终日为了各种目标打拼,烦恼于前途的迷茫或者人生的坎坷或者上司的刻薄或者伴侣的不理解或者自身的不完美,常常忘记了去体味生活中的细节,比如在这样一个阳光亲滚的午后,怀着一个小小的预谋,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去做一些浪漫的事情。
行走在巨大的钢筋水泥的森林里,陈逸新时常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微不足道的蚂蚁,那些高楼大厦筑起了一道道高耸入云的篱笆,将属于自然的山和水截然地隔于世外;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像似静伏在这森林中的巨蟒,让走在其阴影下的人犹然升起一种敬畏。陈逸新总是无法忍受这带来压迫感的繁华,他更喜欢他的老家——那个北方不起眼的小镇,不用费力寻找,随处就能极目远眺,饱览整个蓝天和天尽头隐隐如眉的远山。
然而此时,陈逸新却感觉心情格外的舒畅,甚至可以说是享受,享受着这个充满了鲜活生命的世界。在心内科浸的时间久了,这份感觉就尤为强烈。走在心内科的病房里,就好像走进了一间昏暗的房间,里面摆满了燃着的蜡烛,那些蜡烛已经将要燃尽,黄豆大的烛光只要稍微的一点风就会熄灭,有的蜡烛只剩一小滩软软的蜡水,灯芯浮在上面咝咝地响,吃力地顶着最后一小团泛蓝的生命之火。看着那些躺在床上,意识模糊,连起身都会感觉吃力的干瘪的身躯,陈逸新总会由不住地想,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是多么鲜活的生命,也有过婀娜的身段或是硬邦邦的肌肉,也有过情窦初开的岁月,也曾经扛着家庭的重担四处奔波,也曾经用洪亮的声音高谈阔论……而现在他们只能虚弱地卧倒在床上,甚至不知道能不能再回到自己费尽心血的儿女满堂的家,甚至连自己活下去的权力都不能把握,而只能无奈地指望子女的孝道,甚至,也许他们现在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只知道饿,只知道睡觉,只知道难受。
陈逸新想起了大学的时候小雅赠给他的话:上帝是怎样赐给我们时间的呢?是把时间一下塞给我们的吗?不,他把它们分成了一个个清新的早晨。-
能够迎接每个清新的早晨,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他现在幸福地坐在驶往爱情的公交车上,从背包里掏出了一个包装精致的礼物盒,里面是他等会儿要给小雅的惊喜——一架水晶钢琴的音乐盒,音乐是陈逸新精心为小雅选的——她在大学毕业晚会上登台演唱的《我心永恒》,在支起的琴盖上印着他俩的合影,他从背后拥着小雅,两人幸福地笑着。这个礼物是他特意跑到南京西路上一家出名的手工艺店为小雅定制的,花了他半个月的生活补贴。
他小心翼翼地把礼物盒上稍稍折了角的绸带捋匀,又小心翼翼地把礼物放回了包里,生怕把上面绸带挽成的蝴蝶结压坏了型,他还特意用两本16开的书将背包的底部撑出了一个小隔间,他那小心劲儿,就像在照顾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
从医院到小雅工作的地方得要1个多小时。他又拿出了手机,翻看着小雅的照片,回忆着他们的甜蜜时光。
他们的初见是因了几年前的那次非典。那年他们都是大二。作为志愿者陈逸新戴着大口罩穿着白大褂每天一大早就去防疫站扛防范非典病毒的中药汤,然后和同学们在附近的居民小区免费发放,并和同学们摆几张桌子置了个简易的临时检查站,给大家量体温测血压。那几天上海的温度比较高,忙活一会儿就是一脸的油汗,那天他刚给一个大婶检查完,就有一张湿纸巾递了过来,他回头,有一双明媚的眸子正看着他,像这座长年阴霾的城市里难得一见的阳光打在水面上反射出灵动的光,眼睛下面是一张可爱的印着小熊图案的粉红色的薄薄的口罩,如瀑的长发沿肩泻下,衬得她娇小的身材苗条而可人。陈逸新从那一刻相信了一见钟情这回事,他喜欢上了那一双纯净明亮的眼睛。小雅是作为学校宣传部的记者来采访抗非志愿者们的,她那天穿着一条及膝的白色百褶裙,套着一件黑色宣传T恤,上面印着“众志成城,抗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小医者》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