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序二十首(3/13)
)铁冠白笔,见十一卷注。
(6)陶潜诗:“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7)《说苑》: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8)唐以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为三省。
(9)《晋中兴书》:谢安石上疏曰:“尸素朝端,忽焉五载。”
(10)宰衡,相臣也,见十二卷注。
(11)《诗·召南》:“殷其雷,在南山之阳。”《毛传》曰:“殷,雷声也。”《郑笺》曰:“雷以喻号令,于南山之阳,又喻其在外也。召南大夫以王命施号令于四方,犹雷隐然发声于山之阳。”
(12)赤县、强项令,俱见十二卷注。
(13)《金石录》:《淮阴太守赵悦遗爱碑》,张楚金撰,行书,天宝十四载立。其二州碑颂无考。
至于是邦也,酌古以训俗,宣风以布和。平心理人,兵镇唯静,画一千里,(1)时无莠言。(2)(1)《汉书》:“萧何为法,讲若画一。”颜师古曰:“画一,言整齐也。”
(2)《诗·小雅》:“莠言自口。”《毛传》曰:“莠,丑也。”
退公之暇,(1)清眺原隅。(2)以此郡东堑巨海,西襟长江,咽三吴,扼五岭,(3)輶轩错出,(4)无旬时而息焉。出自西郭,苍然古道,道寡列树,行无清阴。至有疾雷破山,狂飙震壑,(5)炎景烁野,(6)秋霖灌途。(7)马逼侧于谷口,(8)人周章于山顶。(9)亭候靡设,(10)逢迎缺如。
(1)《诗·国风》:“自公退食。”
(2)《小雅》:“皇皇者华,于彼原隰。”《毛传》曰:“高平曰原,下湿曰隰。”
(3)三吴,见八卷注。五岭,见十八卷注。
(4)輶轩,使车也,见九卷注。
(5)《庄子》:“疾雷破山,风震海而不能惊。”
(6)曹植诗:“寒冰辟炎景,凉风吹我身。”
(7)《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8)《子虚赋》:“逼侧泌□□。”颜师古曰:“逼侧,相逼也。”
(9)《楚辞》:“聊翱翔兮周章。”王逸注:“周章,犹周流也。”吕向注:“周章,往来迅疾貌。”
(10)《后汉书·光武纪》:“筑亭候,修烽燧。”章怀太子注:“亭候,伺候望敌之所。”
自唐有天下,作牧百数,因循龌龊,(1)罔恢永图。及公来思,(2)大革前弊,实相此土,陟降观之,(3)壮其回岗龙盘,沓岭波起,胜势交至,可以有作。
方农之隙,廓如是营。遂铲崖堙卑,驱石剪棘、削污壤,阶高隅,以门以墉,(4)乃栋乃宇。俭则不陋,丽而不奢,森沉闬闳,(5)燥湿有庇。(6)若鳖之涌,如鹏斯□□。萦流镜转,涵映池底,纳远海之余清,泻连峰之积翠。信一方雄胜之郊,五马踟蹰之地也。(7)(1)《韵会》:“龌龊,急促局陿貌。”
(2)《诗·小雅》:“贲然来思。”
(3)《大雅》:“陟则在□□,复降在原。”《郑笺》曰:“陟,升也。降,下也。”
(4)《广韵》“墉,垣也。”
(5)鲍照诗:“铜溪昼森沉。”《左传》:“高其闬闳。”孔颖达《正义》:“《说文》云:闬,门也。汝南平舆里门曰闬。”《释宫》云,“衖门谓之闳。”李巡云:“衖,头门也。”然则,闬、闳,皆门名,言高为其门耳。
(6)《左传》:“吾侪小人,皆有阖庐,以辟燥湿寒暑。”
(7)古《罗敷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长史齐公光乂,(1)人伦之师表;(2)司马武公幼成,衣冠之髦彦。(3)录事参军吴镇,宣城令崔钦,令德之后,(4)良材间生。纵风教之乐地,出人伦之高格,卓绝映古,清明在躬。(5)金谋僝功,(6)不日而就。总是役也,伊二公之力欤!(1)按《唐书·百官志》,每州自刺史而下,有长史一人,司马一人,录事参军事一人。
(2)《南史》:蔡兴宗为郢州,引沈约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尝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事之。”
(3)《陈书·后主纪》:“思所以登显髦彦,式备周行。”
(4)《诗·小雅》:“显允君子,莫不令德。”《毛传》曰:“令,善也。”
《左传》:“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
(5)《礼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正义》云:“言圣人清静光明之德,在于躬身。”
(6)《书经集传》:“佥,众共之辞。”《书·尧典》:“共工方鸠僝功。”
《孔传》曰:“僝,见也。”《音释》:“僝,马云:具也。”
过客沉吟以称叹,邦人聚舞以相贺,金曰:“我赵公之亭也”群寮献议,请因谣颂以名之,则必与谢公北亭同不朽矣!(1)白以为谢公德不及后世,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李白全集(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