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传中华智慧,品百家名言——刚毅不屈的法家 > 29、贤人之处乱世,以待清明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29、贤人之处乱世,以待清明(1/1)

目录
好书推荐:

原文

“春采生,秋采蓏,夏处阴,冬处阳”,此言圣人之动静开阖,诎信浧儒,取与之必因于时也。时则动,不时则静,是以古之士有意而未可阳也。故愁其治言,含愁而藏之也。贤人之处乱世也,知道之不可行,则沉抑以辟罚,静默以侔免,辟之也犹夏之就清,冬之就温焉。可以无及于寒暑之灾矣。非为畏死而不忠也,夫强言以为僇,而功泽不加,进伤为人君严之义,退害为人臣者之生,其为不利弥甚。故退身不舍端,修业不息版,以待清明。故微子不与于纣之难,而封于宋,以为殷主,先祖不灭,后世不绝,故曰大贤之德长。

——《管子》译文“春采生,秋采苽;夏处阴,冬处阳。”这是说圣人的动静、开合、屈伸、取予,一定要因时制宜。合于时宜则动、不合时宜则静。所以,古代贤士有图谋而不宣扬。他总是收敛其治世的言论,暗中收敛而注意隐藏自己。贤人处于乱世,知道治世之道行不通,就以沉抑的态度躲避刑罚,静默的方式求得免祸。他的躲避,有如夏天之就清凉,冬天之就温暖,才可以沾不上寒热之害。他这并不是怕死而不忠。硬要强进谏言而带来杀身之祸,往上说,伤害了君主尊严的义理;往下说,伤害了人臣个人的生命,其不利是太严重了。因此,他退身下野却不肯扔掉笏版,解职退休也不停止版书,以等待政治清明的形势。所以,微子并没有替纣王死难,而是受封于宋国,充当殷遗民的首领。这样,祖先不被湮灭,后世也不断绝。所以说:大贤人的德泽是长远的。

法家智慧故事管仲劝戒君主多求人才,政治清明才能引来贤能之士,治理灰暗只会让人才远离。如果想要有一番作为,就要舍弃一些小节才能求得可用之才。管仲的建议影响了后世的君臣,君主纷纷用那些隐居的人,“终南捷径”便是受到这个思想的产物,这个故事流传沿用至今,已经不局限于指谋取功名,而可以用来比喻达到各种目的的便捷途径了。

在古代,通过隐居来出名是出名的好办法。因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隐士常常为世人尊敬,名声就越来越响,一旦传到了朝廷,往往会被执政者征用。对朝廷而言,征召隐士来朝中做官,一方面可以笼络人心、招贤纳士,另一方面还可以表明其统治英明,政绩卓著,何乐而不为?正是由于这种情况,隐居便被一些人利用,当作出名的捷径。

卢藏用,字子潜,初唐范阳人,今隶属保定涿州。卢氏是范阳望族,卢藏用有个叔祖叫卢承庆,当过高宗一朝的度支尚书,相当于财政部长兼国税局长,是掌控财政大权的高官。卢藏用的父亲当过魏州司马,也是一时名士。卢藏用很有才学,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在年少时就已出名。但是他参加科举考试没有成功,于是便写了一篇赋自慰,表明自己的品性高洁,不愿为世俗名利所玷污。写完不久,就去终南山隐居了。

武则天知道了这个人的存在之后,终于把他请出山去了,赏了他一个左拾遗的职务,卢藏用不出几年就做到了吏部侍郎。卢藏用如愿以偿做了官,却把自己的人格缺陷暴露出来了,史书中说他“趑趄诡佞,专事权贵,奢靡淫纵”,唐玄宗登基后,卢藏用以依附太平公主的罪名被流放岭南,不久去世。

同样是在终南山中当道士的隐士司马承祯最后还是决定重返山中修行。临行时,卢藏用指着云遮雾罩的终南山对司马承祯说:“山里面风景真不错,您老好好享受吧。”司马承祯回答说:“在贫道看来,山里风景倒可忽略,重要的山中是有一条通往官场的捷径。”说得卢藏用羞愤不已。

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在中国古代也不止卢藏用一个,就连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也曾一度与几个友人一起隐居。虽然他后来应召入宫,大半依赖于他的诗名,但隐居带来的终南捷径似的效果还是发挥了作用的。选择终南捷径的卢藏用之所以受到大家的鄙视,是因为他失却了自身的操守,也败坏了隐士这个群体的名节,甚至当时的社会风气。

不想错过《传中华智慧,品百家名言——刚毅不屈的法家》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