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章 印度诸王朝的佛教(5/5)
法,如寂护、莲华生、莲华戒、阿底峡等高僧皆曾入藏弘法。因此,当超戒寺被毁时,西藏以此因缘,便接受了该寺僧人所携出的大量典籍,尔后成为藏传佛教藏经的基本典籍。
[23]摩诃菩提会,是达摩波罗在美国学者奥尔科特等人的支持下所创建。初时筹组于佛陀成道处菩提伽耶,后正式在锡兰(今斯里兰卡)科伦坡设立会址。最初目的在于自印度教徒手中收回圣迹菩提伽耶大塔,并复兴印度及世界各地佛教。
[24]“孟加拉国佛教会”成立后,积极展开弘法布教工作。1901年,建立加尔各答第一座现代印度佛寺——佛法精舍,作为该会会所,并成立分会。
[25]佛教圣典协会,1892年由印度人在加尔各答成立。该会的工作包括每年刊行年报、从事原典校订、翻译和出版,为印度学者研究佛教的中心。由于参与工作的学者多为大学校长、教授,因此带动了大学研究佛教的风气。
[26]安培克,出身印度贱民之家,少年时代受到歧视,而深感阶级制度的不公平。后因受基督教传教士的栽培,赴美游学于哥伦比亚大学,研习经济学与社会学。其后任教师、律师,活跃于印度政治界,奔走呼吁废止阶级不平等制度,主张解放下层阶级。印度独立后,担任新宪法起草委员会主席及首届司法部长,并为“种姓联盟”主席,竭力倡导佛教的平等精神。曾在印度各地发起“贱民改信佛教运动”,使无数下层阶级由印度教改信佛教,乃现代印度复兴佛教运动的盛举,故有“下层阶级慈父”美誉。著有《释迦和他的宗教》一书,在1968年“全印度佛教会”中,通过为印度新佛教徒的圣典,他对印度佛教复兴运动的影响可见一斑。
[27]1956年,印度总理尼赫鲁曾特别安排扩大举办佛陀圣诞二千五百周年纪念。又配合佛教遗迹的出土,印度主要佛教圣地,如菩提伽耶、王舍城、鹿野苑、拘尸那迦等地,都已修葺或重建完成,并且在加尔各答、鹿野苑等处成立博物馆,供各国朝圣者参礼。
[28]此次戒会缘起于1997年5月在佛光山举行的“第四届国际佛教研习会”,会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南、北、藏传佛教僧信代表的一致联名签署礼请佛光山寺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传授比丘尼戒法。佛光山乃联合南传、藏传、北传佛教界,共同圆满这次世界的传戒大会。值此胜缘,计有来自印度尼西亚、泰国、尼泊尔、日本、韩国,及非洲、欧美等国的一百五十余位戒子参加(并有一千五百余位在家信众参加三皈五戒),此次戒会的圆满达成,使得自11世纪以来在印度及南传国家中断的比丘尼教团得以重光,也为佛教历史写下新的一页。
[29]迦叶,意为光波,因其身光炎涌,故称。毗婆尸佛时,三人共立刹柱,以是因缘感报,遂为兄弟。三人原系事火外道,各有徒众五百、三百、二百,佛陀成道后不久,即秉佛陀的教化,归入正法。
[30]为佛陀入灭前,最后受教诫得道的弟子。得道之时,年已百二十岁,聪明多智,闻佛说八圣道,即于其夜出家受戒,净修梵行。入夜未久,即成阿罗汉,并于佛陀之前先取灭度。
[31]指五种学艺,为古印度的学术分类法。(一)语言学的声明;(二)工艺学的工巧明;(三)医药学的医方明;(四)论理学的因明;(五)宗教学的内明。
[32]吠陀,乃古印度婆罗门教根本圣典的总称。为与祭祀有密切关联的宗教文献。有四种即:(一)有关赞歌的《梨俱吠陀》;(二)有关歌咏及旋律的《沙摩吠陀》;(三)有关祭祀的《夜柔吠陀》;(四)有招福、咒咀、禳灾等咒词的《阿闼婆吠陀》。
[33]佛陀时代中印度(恒河中流一带)势力较大的六种外道。是当时反对婆罗门思想的自由思想家,即:(一)删阇耶毗罗胝子,怀疑论者。不承认认知有普遍的正确性,而主张不可知论,且认为道不须修,经八万劫自然而得。(二)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唯物论、快乐论者,否认因果论,乃路伽耶派的先驱。(三)末伽梨拘舍梨,宿命论的自然论者,主张苦乐不由因缘,是自然产生,系阿耆毗伽派的主导者。(四)富兰那迦叶,无道德论者,否认善、恶的业报。(五)迦罗鸠驮迦旃延,无因论的感觉论者,认为地、水、火、风、空、苦乐、灵魂为独立的要素。(六)尼乾陀若提子,耆那教的创始人。主张苦乐、罪福等皆由前世所造,必应偿之,并非今世行道所能断者。
[34]专指崇拜湿婆为兽主的宗派。主张主宰神(湿婆)为动力因,兽之个人我及自然世界为其结果。于此大悟下,勤修瑜伽,履行各种义务,遵守规定,依之解脱现世生存的苦,即此派的根本宗旨。
不想错过《佛教历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