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七章 隋唐佛教史与译经事业的开展(6/6)
好书推荐:
故不翻: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五)令生善故不翻:如般若一词。
[35]《宋高僧传》卷三载,北宋佛学史家赞宁深研历代译经理论,就梵语、胡语、汉语的用法提出“新意”六例:(一)译字译音,分为译字不译音、译音不译字、音字俱译、音字俱不译等四种情形。(二)胡语梵语,说明原典有胡语与印度纯梵语之别,于纯梵语之中,依五天竺地域之别,各地梵语亦不尽同,各地胡语之中亦有异。(三)重译直译,直接从印度的梵箧译成汉语者,称为直译。一度译为胡语后,再度转译成汉语者,称为重译。此外,译者来华途中,经历诸胡国时所译的经典,译语之中常夹带胡语,此属亦直译亦重译。(四)粗言细语,印度的语言有所谓平常言词的口语与典正言词的文言,其中,佛陀说法时大多采用口语。又佛陀的言音可概分为两类,即分明典正之全声(细语),与不分明讹僻之半声(粗语)。(五)华言雅俗,谓译成的汉语亦有雅俗之别。(六)直语密语,谓梵语涉俗者为直语,涉真者为密语。
不想错过《佛教历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