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八章 中国大乘八宗的开展(12/30)
、《摩诃止观》、《法华文句》,被奉为“天台三大部”。其门人颇多,其中,灌顶(561—632)师事智二十余年,领持其教,智著作多为灌顶所记。其后传承智威、慧威、玄朗,玄朗之下有湛然(711—782),夙习天台之学二十年,著有《法华玄义释签》、《法华文句记》、《金刚錍》等二十余部,提倡草木砖石亦有佛性之义。
[4]《法华玄义》、《法华文句》,为阐释《法华经》思想的论著,《摩诃止观》则为智著作中体系最圆熟的论书。书中详说圆顿止观之法,阐述智独特的宗教体验与宗教实践。
[5]佛教界一般主张有情(即一切有情识的生物)方具佛性,但是湛然据《大乘起信论》所说“真如缘起”,认为山川、草木、大地、墙壁、瓦石等无情亦具佛性。其所著《金刚》:“应知万法是真如,由不变故;真如是万法,由随缘故。”主张此真如即一心,或称本觉。万物由一心、本觉随缘所生,故万物亦体现一心、本觉。
[6]罗什门下高足多人,慧观、道生、僧叡等多弘法江南,僧肇、昙影、道融等则宣教关中,遂形成三论宗南北二学派。公元401年至480年之间,北派以无人才,南派亦因受《成实论》压迫而未能发展。南朝时,僧朗(高句丽人)师事昙济,评破《成实》为小乘,得梁武帝崇信,稍振三论之势。之后传僧诠、法朗、吉藏。吉藏大阐三论,著《大品经义疏》、《中观论疏》、《百论疏》、《十二门论疏》、《三论玄义》等数十部,集三论宗的大成,为三论宗的黄金时代。高句丽慧灌为吉藏弟子,传法于日本,成为日本三论宗鼻祖。
[7]六经:《解深密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阿毗达磨经》、《楞严经》、《厚严经》(《大乘密严经》)。十一论:《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论》、《集量论》、《摄大乘论》、《十地经论》、《分别瑜伽论》、《观所缘缘论》、《唯识二十论》、《辩中边论》、《阿毗达磨集论》。
[8]华严宗以五教十宗判释如来一代教法。五教系依杜顺和尚的《五教止观》,由贤首大师所倡,将佛陀一代教法依所诠法义的浅深分为: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终教、顿教、圆教。十宗则依佛陀所说的义理区别为:我法俱有宗、法有我无宗、法无去来宗、现通假实宗、俗妄真实宗、诸法但名宗、一切皆空宗、真德不空宗、相想俱绝宗、圆明具德宗。前六为小乘教,后四为大乘教,依序即大乘始教、终教、顿教、圆教,第十即华严的教旨。
[9]澄观大师早年因曾参学于天台湛然、禅宗慧忠和慧云,故思想受此二宗的影响。
[10]宗密大师“禅教一致”的思想来自于其师澄观,主要为调和佛教内部各派与儒、道各家的思想,著有《注华严法界观门》、《禅源诸诠集》和《华严原人论》等,影响后世甚巨。
[11]道宣律师(596—667),因住终南山,故称其所创的律宗为南山宗。道宣曾从北魏慧光三传弟子智首受《四分律》义,主张《四分律》形式虽属小乘,而内容则通大乘。先后撰著《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四分律拾毗尼义钞》、《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四分律注戒本疏》、《比丘尼钞》等五书,是为该宗的五大部疏钞,并于终南山创设戒坛,制订佛教授戒仪式。道宣门下以周律师(或谓秀律师)为南山宗第二祖。
[12]全称“相部律宗”。以法砺(569—635)居河南相州,故有此称。法砺曾于静洪处学《四分律》,后往恒州,依洪渊探究律学深旨。后随缘教化,讲说《四分律》。尝慨叹律文广博,乃折衷诸说,撰《四分律疏》十卷、《羯磨疏》三卷等。
[13]又称“东塔律宗”。唐代怀素(624—697)为初祖,以其居长安崇福寺东塔,故有此称。怀素初投玄奘研习经论,未久从学于南山宗道宣、相部宗法砺,然以尚未尽善,遂撰《四分律开宗记》二十卷,纠弹旧疏十六大义的缺失,而别创一家,世称新章(新疏),一时学者归之。
[14]道宣将佛教分为化教与制教,化教为化益之教,为诸经论所诠定、慧之学。化教又分性空教(小乘)、相空教(说《般若经》等的大乘浅教)、唯识圆教(说唯识教义的大乘深教)。制教为制戒之教,诸律所诠,由对戒体的看法分为三宗,即:实法宗(有部以戒体为色法)、假名宗(成实论以戒体为非色非心)、圆教宗(据唯识宗教义以戒体为心法)。道宣称该律为圆教宗,以心法(阿赖耶识所藏种子)为戒体。
[15]“金刚界”与“胎藏界”二者合为密教根本两部。密教视宇宙万象皆为大日如来所显现,表现其智德方面者称为金刚界,表现其理性(本来存在的永恒悟性)方面者称为胎藏界。如来内证的智德,其体坚固,不为一切烦恼所破,犹如金刚宝石的坚固,不为外物所坏,故金刚界具有智、果、始觉、自证等诸义。反之,如来的理性存在于一切之内,由大悲辅育,犹如胎儿在母胎内,亦如莲花的种子蕴含在花中,是故譬之以胎藏,故胎藏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佛教历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