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四章 东南亚、南亚佛教史(2/6)
为国教。9世纪,吴哥王朝创立,大乘佛教与婆罗门教同时并行,当时建有吴哥城及吴哥寺等佛教圣迹[14]。13、14世纪后,缅甸、暹罗等先后传入锡兰(今斯里兰卡)上座部佛教,终使柬埔寨成为上座部佛教国家。
1863年,柬埔寨沦为法国殖民地,然柬埔寨王室仍旧存在,佛教因受王室护持,亦能传扬发展[15]。1954年,柬埔寨独立,原有佛教的僧伽教育机构更形发展,宪法并规定佛教为国教,国王是当然的拥护者。全国至少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信奉佛教。主要僧团组织有大宗派和法宗派二大教派[16],另有二大佛教社团:“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柬埔寨分会”与“居士巴利学会”。
1970年,柬埔寨爆发内战,佛教因而受到迫害,但佛法早已深植在柬埔寨人的心中,因此,在国内佛教徒及外国佛教机构的努力重建下,佛教已逐渐复兴,而流亡海外的僧侣们更积极弘法,在美国已有五十座以上的道场。
五、老挝佛教老挝,古称“寮国”,史上记载,在14世纪法昂王[17]在位时,由高棉传入上座部佛教。17世纪苏里亚旺王朝时,佛教极盛,首都万象一度成为东南亚佛教中心[18]。19世纪,老挝成为法国的殖民统治,佛教发展停滞。
1954年,老挝独立,佛寺佛像的铸造、僧伽教育机构的设立,充分显示佛教的蓬勃发展。国家设有和泰国一样的僧王等僧伽组织,宪法并规定“佛教为国教,国王是最高保护者”、“国王必须是热心的佛教徒”,佛教在国家护持下迅速发展。唯在1960年起,政府又陷入政治和军事的分裂状态,内战连连,佛教的发展更形艰难。
虽然国家危乱,佛教依然是老挝人民的生活重心,举凡婚丧喜庆、衣食住行,甚至受教育,都离不开佛教的范畴。1990年,老挝的宪法草案将佛教的菩提树叶作为国旗的图案,显示老挝的佛教已有复兴的展望。
六、尼泊尔佛教尼泊尔是佛陀的出生地,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巡礼佛迹时,曾小住于此。公元8世纪,尼泊尔佛教即与印度教、民间信仰混合,成为密教形式的大乘佛教。13世纪,印度受到入侵,不少僧侣携入大量经典,使尼泊尔佛教达于鼎盛。目前,尼泊尔佛教以藏传佛教为主,盛行纪念佛陀足迹、崇拜金刚杵、铃等宗教活动,充分展现了密教的色彩。
七、不丹佛教不丹原崇奉藏传佛教的宁玛派,此因8世纪中叶,印度莲华生从西藏返印时,途经不丹,驻留宣教之故。11、12世纪,藏传佛教各派已在不丹十分活跃,尤以帕竹噶举派最盛。16世纪时,即由此派的法王组织中央政府,采政教合一政策,行政由在家居士统筹,法王以转世方式统治不丹,因此帕竹噶举成为不丹的国教。目前不丹人几乎全是佛教徒,而“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在不丹成立分会之后,许多年轻僧侣开始前往世界各佛教国家参学,带给佛教更大的发展空间。
八、孟加拉佛教佛教在孟加拉国的历史悠久,7世纪时,佛教已相当兴盛。自7世纪到12世纪末是孟加拉国佛教的黄金时代,阿底峡与戒贤都曾到此弘教。13至19世纪,孟加拉国佛教陷入衰颓期,直到摩诃斯他皮尔法师发起宗教改革,重组僧团,佛教才又慢慢重燃生机。时至今日,佛教虽相对较弱,佛教徒只占全国人口的千分之六,属于上座部佛教,但全国仍有六百多间佛寺,并有一百五十余所佛学院,在政府的管理下,还设有巴利文和梵文委员会。另外,佛教亦致力推动慈善事业和社会文化活动,并有广播和电视的弘法节目,因此佛教在孟加拉仍具力量。
附篇南传佛教概论佛教源于印度,其后向外传播,分成两大主流:流传于东南亚一带,包括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上座部佛教,称为南传佛教。另一主流,经中亚传至中国、朝鲜、日本,属北传大乘佛教。
一、斯里兰卡公元前3世纪中叶,印度阿育王之子摩哂陀长老前往斯里兰卡传教,佛教迅速发展,以大寺为统一教团的中心,弘传上座部佛教。二百年后,斯里兰卡佛教首度分裂为大寺派与无畏山派[19],大寺派坚持传统上座部佛教,无畏山寺派则兼容大乘佛教,两派对立达千年。
公元前26年,大寺派罗希多等五百长老举行佛典第四次结集,诵出上座部的三藏和义疏,并首度将斯里兰卡佛教口口相传的经典,用巴利文写在贝叶上保存。摩诃男王时代(403—431),佛音论师(觉音)至斯里兰卡,住大寺,以巴利文为南传上座部的三藏作注疏,并造《清净道论》,奠定大寺派基础,为南传佛教留下传承典籍。大寺派结集了完整的巴利文三藏与佛学著作,长期流传在斯里兰卡境内,后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也传承此一系的佛学。
1017年至1070年的五十余年间,斯里兰卡受到异国入侵与毁灭,佛教受到极度摧残,各大宗派皆化为灰烬,乃至传承了一千多年的比丘尼僧团,自此不再重现。直至国王毗舍耶摩诃一世恢复国家主权,延请缅僧传戒(1071年),始重建僧团,然而也仅重兴了上座部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佛教历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